信息技术对农村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gez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当前,计算机互联网已经走进农村千家万户,成为农村居民日常沟通交流、获取生产生活信息、销售农产品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城乡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等问题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利用信息技术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传递到农村地区,建立信息化教育体系可以提升农村学生成绩和学校教育质量。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对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新要求、新目标。当前,各级教育部门正如火如荼地对农村学校信息化教育进行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数字教育资源设备、组织农村教师参加信息化培训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有利于破解我国城乡教育不均衡难题。首先,本文分析使用信息技术对农村学生学习成绩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产生了学习偏好和娱乐偏好。学习偏好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学生能够从信息技术中获取信息知识,并把它们运用于学习和生活中。信息技术媒介充当学生认知的“脚手架”,通过搭建“脚手架”,能帮助学生将信息知识快速内化。但是,娱乐偏好导致了学习时间被占据、学生认知被动等问题出现。使用信息技术占据了原本用于巩固练习知识的时间,学生利用互联网可以轻松解决学习难题让他们面对困难不愿意深入思考。信息技术的使用受家庭经济条件以及教育期望的影响。其次,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使用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716名农村七年级学生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信息技术对农村学生学习成绩的“净影响”,并用logit估计倾向分值、平衡性检验增加结果的可信度。研究发现:(1)信息技术的普及扩展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使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农村学生提升学习成绩5.372分。(2)家庭经济条件对农村学生学习成绩产生负向影响。优越的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能给子女提供信息技术设备,但父母缺乏对子女使用的监管。农村学生在没有有效监管下使用信息技术设备会让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2.211分。(3)自我教育期望对农村学生学习成绩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教育期望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负向影响。对自己未来受教育期望更高的学生,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会增加,促进他们学习成绩提升4.332分。家庭教育期望是父母的主观意愿,强加在子女身上会造成学习压力,会降低子女学习成绩0.117分。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农村学生需要使用信息技术获得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但使用过程需要受到父母的监督。并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农村学校信息化设施,提升课堂教学使用频率。在保障农村学校通网络、农村教师配电脑和建立信息技术平台的同时,需要注重农村教师信息化能力、学科素养的培养提升,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2)家长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孩子的上网行为。家长需要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合理规定孩子使用网络的时间。(3)树立学生正确观念和远大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他们设定具体以及长远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其他文献
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保持国内民生经济较快平稳增长和稳定社会的基石。但由于各地区容易受到当地地方经济形势、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其粮食产业发展中具有产业链不完善、风险大等因素,致使农发行在粮食产业发展中的金融作用发挥不完善。所以,为了改变如今现状,农发行需积极促动生产性项目从决策性项目过渡到决策与市场项目齐头并进,从支持收储环节为主向支持全产业链转变,积极营销市场化客户,提高市场份额,彻底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而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时期对于经济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显得越发重要。而在县域城市的整体发展中,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是县域城市的交通建设越来越完善,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随着县域城市高速公路的开通,给县域城市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因此选取高速公路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国家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在此背景下,业绩承诺应运而生。然而2018年以来,业绩承诺不达标、业绩变脸的现象屡屡发生,使得业绩承诺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业绩承诺案例表明,业绩承诺经常被用来作为控股股东做大市值、套利牟利的工具,然而企业并购以及业绩承诺的动机很难在并购日体现,因此有必要对并购日后的企业状况进行研究。信息披露则
农业产业化作为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的必然产物,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战略选择已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并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实践,积累了丰硕的理论及实践成果。但是,客观地说,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农业产业化发展也还面临着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主体规模不够、观念桎梏、政府引导不足等多重障碍。阿坝州理县作为四川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理县长期以来的经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作为最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承担着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任。然而目前,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阻力,农村师资缺乏、水平不高、工作繁重、待遇低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师资配置的不均衡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短板”。目前,研究师资配备均衡化的理论较多,大多数学者将研究的重心放在社会公平的角度,对整个城乡二元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脚点。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不仅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而且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对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一,对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机械化装备总量
本报告基于《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创造力》(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in SMEs)一书第二章的翻译实践。该书概述了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创新战略。本书第二章中,作者分析了中小企业创新的障碍与动力,并详细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创新战略。文中涉及到众多经济学概念,专业术语较多,用词正式,多用长难句,属于典型的信息类商务英语文本。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以
在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都备受关注,在农业产业目前仍然存在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及城市地区转移可以有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并能为非农产业提供大量劳动力,以满足二、三产业的发展需求,同时,城市地区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大量劳动力来承担城市建设的责任,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不同性别的农村居民在
改革开放以来,因历史与政策原因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不断被放大,城乡间在收入、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矛盾不断凸显,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尤为明显,这一问题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新世纪以来,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缓解城乡发展不均衡等矛盾,国家先后废除“农业税”、改革“收入分配政策”、颁布“中央一号文件”等,这一系列政策刺激下,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居民收入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但社会发展所稀缺
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已经跻身举世瞩目的贸易强国。整体来看,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追求稳定的基础上向着高质量方向进行转变。但是,在复杂多样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进行发展,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也必然不会一成不变。其中,制度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世界所关注。中东欧国家在中国众多的贸易伙伴中,虽然不与中国相邻,但是他们对于中国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机制的推行,使得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