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规制与企业研发绩效 ——以南方航空为例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888t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壮大,我国成为了国际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接连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希望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手段达到治理环境的目的。但过去强制减排的手段只能缓解排放压力,往往还会抑制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环境治理政策的不断完善,旨在通过二氧化碳排放权市场化手段倒逼企业减排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应运而生。为了应对国家愈发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企业不得不采取各项环境管理措施,因而环境成本将相应升高,又因为环境规制下企业可以进行成本转移,所以此时企业可能存在两种选择,一是可将增加的成本转移至企业外部,二是可进行技术创新,降低企业碳排放,前者的情况下企业研发绩效可能不变,后者的做法则会使企业研发绩效增加。本文将对碳规制、成本转移、企业研发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究企业的成本转移能力是否会影响到碳规制对企业研发绩效的作用?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科斯产权理论、波特假说以及公共物品理论等,对碳规制、成本转移与企业研发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以2014-2019年的南方航空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南方航空公司的成本转移能力强弱,并探究此时碳规制对南方航空公司研发绩效将作何影响,从而分析碳规制、成本转移与企业研发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碳规制会引起企业环境成本增加。(2)碳规制会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且当企业成本转移能力较高时,碳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依然比较明显。(3)技术创新能提升企业研发绩效。(4)当成本转移能力较强时,碳规制对企业研发绩效依然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作用。从以往文献来看,大多文章研究的是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而本文将对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进行研究。另外,过往文献大多是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鲜有文献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绩效的影响,并且没有考虑成本转移因素,本文将引入成本转移这一因素,分析碳规制、成本转移、企业研发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此外,目前有关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以行业的实证研究为主,缺少代表性企业的案例研究,也缺乏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绩效的研究,因此,本文选取南方航空作为案例,将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探究碳规制、成本转移与企业研发绩效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股利分配是现代财务管理内容中颇为重要的一环,由于我国市场化起步较晚,又带有明显的国情特征,市场成熟度较低,管理机制比较不完善。市场化初期公司往往分红意识淡薄,广大投资者无法得到及时的投资回报,公司发展也偏离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于是自2001年起,证监会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将分红比例与企业股权再融资资格挂钩,“半强制”性的鼓励上市公司将经营成果与股东分享。随着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
在港股通、深港通、沪港通纷纷开通交易机制,两地投资者涌入各自的投资市场的背景下,投资者都在寻求最佳投资机会,而对企业进行估值的过程中,会计信息作为公司年度报告中披露的一大重要信息组成部分,往往也是投资者评价决策过程中的关健信息之一。这一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A+H两股市场中,存在企业在两地双重上市、双重报告的特征,也就是说,A+H股上市公司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时需要在两地根据对应的相关规定,按照不同
学位
国际舆情反映着国际关系与社会意识的变化,分析和判断非洲涉华舆情的态势,对营造有利于中非合作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国际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对某一话题或对象所表达的意见和态度是国际舆情的重要组成,非洲媒体涉华报道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非洲地区人民对中国的意见和态度。因此分析非洲媒体的涉华报道,研究其中反映出的涉华舆情特征,对维护中国在非良好舆情氛围,树立中国在非积极形象,促进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创新能力成为新阶段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民营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民营企业创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选用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对民营企业政治关联与其创新投入的作用进行研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发现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对于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治关联通过影响民营企业对银行信贷资源的获取,使企业具有更多的创新资源进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由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会对企业的并购结果产生影响,使得并购结果并不理想。而且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或管理者自身性格特征等因素的作用,某些并购结果甚至有损企业价值。现有文献研究发现,心理学中的过度自信是造成企业管理者作出非理性并购决策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过度自信特质的管理者更可能进行激进和冒险的并购,从而对企业财务风险及风险应对策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视角,对A公司的
随着我国二级市场逐渐步入股票全流通时代,越来越多的大股东通过减持股份来获取收益。由于信息不对称,大股东具有信息优势,所以往往能够在公司股价较高时或者未来发展前景堪忧时减持股票,获取高额收益或规避风险。但大股东为实现自身收益的无序减持,既给上市公司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冲击,也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也会给资本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各项规定,对大股东的减持行为进行约束与
在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制度框架下,CEO作为公司日常经营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在公司的生产决策和资源分配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今社会网络等媒介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近年来各类诸如“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等也逐年增多,从而铸造了越来越多的“明星”高管。围绕“明星”高管现象,学术界出现了不同的讨论声音。部分学者认为明星高管声誉具有一定的激励效应,可以改善公司的业绩;相反,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明星
企业并购行为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进军新领域、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对其有用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现有产业结构和供应链结构,取长补短,实现规模经济,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并购交易占全球并购交易市场总份额的15%,而在中国并购市场上,制造业并购活动数量占比约23%,位居全行业第一,制造业是目前各行业中企业并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行业
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内部研发支出采取有条件资本化的处理方式,但其中没有针对各行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符合行业特征的规定。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医药行业的创新驱动力尤为强劲,行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医药行业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长周期等行业特征,这种行业特征决定了其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探讨我国医药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其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