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问题行为通常是指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儿童的问题行为体现在情绪和行为两方面,内化的情绪问题有孤独、抑郁、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体验,外化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违纪、多动、攻击等。儿童的问题行为的发展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显著影响儿童学习的效能、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可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母亲抑郁情绪、教养压力是影响婴儿问题行为发展的危险因素。Goodman基于长期对母亲抑郁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机制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母亲抑郁情绪传递的整合模型。Goodman指出母亲的抑郁情绪可通过遗传、先天的神经调节机制失调、母亲负性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压力性生活环境这四种途径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不过也存在缓冲器调节着母亲抑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母亲的抑郁情绪会增加其转换、适应父母角色的难度,消极情绪体验会降低其在教养方面的效能感,会感到较高的教养压力。而母亲的教养压力在日常照料孩子的过程中会以情绪或行为等方式有所流露,构成孩子压力性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因此母亲的教养压力可能是母亲抑郁与婴儿问题行为间的中介变量。以往的研究更多关注2岁以后儿童问题行为的发展及影响因素。而本研究主要探讨在婴儿6-14月龄期间,母亲抑郁情绪与婴儿问题行为关系间母亲教养压力的中介作用,以及母亲受教育程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98名6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为期8个月的追踪。在婴儿6个月时(Time1,T1),请母亲填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10)、教养压力量表(PSI—SF),在婴儿14个月(Time2,T2)时请母亲再次填写上述两个量表以及婴幼儿社会情绪量表(ITSEA)。通过交叉滞后以及多层回归分析等方法得到如下结果:
(1)从横向关系来看,6个月、14个月时母亲的抑郁情绪与其教养压力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4个月母亲的抑郁情绪、教养压力均与婴儿的外化问题、内化问题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纵向关系来看,6个月母亲的抑郁情绪、教养压力均与14个月的母亲抑郁情绪、教养压力、婴儿的内、外化问题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个时期母亲的抑郁情绪和教养压力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并且同步相关。
(2)母亲抑郁情绪与母亲教养压力存在相互预测关系,母亲抑郁情绪可显著正向预测母亲的教养压力。
(3)母亲抑郁情绪对教养压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养压力的累积效应实现的。
(5)母亲抑郁情绪与婴儿内化问题间只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母亲教养压力是母亲抑郁情绪与婴儿内化问题间的中介变量,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且该中介作用受母亲受教育程度的调节。只有在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群体中,教养压力的中介作用成立。对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而言,母亲的抑郁情绪不仅可直接影响婴儿的内化问题,而且可以通过教养压力影响婴儿的内化问题。而对于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而言,母亲抑郁情绪对婴儿的内化问题影响不显著。
(4)母亲抑郁情绪与婴儿外化问题间既不存在有中介的调节效应,也不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母亲抑郁情绪对婴儿外化问题不具有直接影响,而完全是通过母亲所感受到的教养压力起作用。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98名6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为期8个月的追踪。在婴儿6个月时(Time1,T1),请母亲填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10)、教养压力量表(PSI—SF),在婴儿14个月(Time2,T2)时请母亲再次填写上述两个量表以及婴幼儿社会情绪量表(ITSEA)。通过交叉滞后以及多层回归分析等方法得到如下结果:
(1)从横向关系来看,6个月、14个月时母亲的抑郁情绪与其教养压力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4个月母亲的抑郁情绪、教养压力均与婴儿的外化问题、内化问题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纵向关系来看,6个月母亲的抑郁情绪、教养压力均与14个月的母亲抑郁情绪、教养压力、婴儿的内、外化问题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个时期母亲的抑郁情绪和教养压力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并且同步相关。
(2)母亲抑郁情绪与母亲教养压力存在相互预测关系,母亲抑郁情绪可显著正向预测母亲的教养压力。
(3)母亲抑郁情绪对教养压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养压力的累积效应实现的。
(5)母亲抑郁情绪与婴儿内化问题间只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母亲教养压力是母亲抑郁情绪与婴儿内化问题间的中介变量,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且该中介作用受母亲受教育程度的调节。只有在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群体中,教养压力的中介作用成立。对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而言,母亲的抑郁情绪不仅可直接影响婴儿的内化问题,而且可以通过教养压力影响婴儿的内化问题。而对于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而言,母亲抑郁情绪对婴儿的内化问题影响不显著。
(4)母亲抑郁情绪与婴儿外化问题间既不存在有中介的调节效应,也不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母亲抑郁情绪对婴儿外化问题不具有直接影响,而完全是通过母亲所感受到的教养压力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