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理论、实验、临床观察三部分,探索了电针抗氧化效应及其脑保护作用的机理。理论部分从缺血性中风概述、祖国医学对脑中风的病因病机研究、一氧化氮途径在脑梗塞中的作用及针刺治疗研究近况及针刺对高脂血症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实验立题依据和意义。实验部分从针刺抗氧化效应及对NO途径影响着眼,随机将39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位组与模型组进行对照性比较,观察血清NO、NOS浓度变化,缺血24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上升,缺血24h后其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电针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明显下降,缺血24h后其神经行为学评分比模型组明显升高。非穴位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明显下降,与电针组无明显差异;缺血24h后其神经行为学评分比模型组明显降低,同时与电针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临床部分对病程大于4周的37例脑梗死合并有高血脂症患者进行观察,比较针刺治疗前后血清NO和血脂HDL-c、LDL-c的变化。资料显示: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NO、HDL-c与LDL-c比较,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针刺治疗组:血清NO指标治疗前后比较,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HDL-c与LDL-c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两组间比较,P>0.05,三个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临床疗效比较可知,针刺有助于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因此,本研究得出结论:电针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引发的脑组织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其治疗作用可能是调节一氧化氮途径来实现的。初步探明,电针可能对脑缺血造成的自由基损伤,脑神经细胞及细胞器的过氧化,有预防及逆转作用,临床应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重要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