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2-AR介导的AKR1B1活化对胰腺癌增殖转移的影响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d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β2-AR及AKR1B1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研究精神因素相关信号分子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及醛固酮类还原酶1 B1(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B1,AKR1B1)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 adenocarcinoma,PDA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初步探讨组织中β2-AR及AKR1B1表达对PDAC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8例手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及部分癌旁组织标本中的β2-AR及AKR1B1表达,Western blot(WB)法检测了4对新鲜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β2-AR和AKR1B1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β2-AR和AKR1B1两者总得分间的相关性;比较分析β2-AR及AKR1B1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对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生存期进行统计描述分析;采用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β2-AR、AKR1B1及各临床病理参数对胰腺导管细胞腺癌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应用Kaplan-Meier法作生存分析并绘制累积生存函数图及累积风险函数图。结果(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β2-AR和AKR1B1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而β2-AR还会在细胞膜上有表达,AKR1B1在细胞核中有表达,β2-AR和AKR1B1两者在相应的癌旁组织中也有低度表达,但着色强度低于癌组织;WB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类似,β2-AR和AKR1B1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略高于癌旁组织。(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DAC组织中β2-AR的表达水平与AKR1B1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r=0.2061,P=0.0153);(3)β2-AR或AKR1B1的表达在PDAC患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65岁vs.≥65岁)、肿瘤不同部位(头颈vs.体尾)、肿瘤不同大小(≤3 cm vs.>3 cm)、有无远处结转移、不同分化程度、不同TNM分期及不同CEA和CA-199水平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间β2-AR(P=0.014)及AKR1B1(P=0.024)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生存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不同分化程度、不同TNM分期、β2-AR及AKR1B1表达水平分别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期长短均有相关性(P均<0.05),但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仅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β2-AR及AKR1B1表达水平为影响PDA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指标(P均<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β2-AR和AKR1B1在PDAC中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1)β2-AR及AKR1B1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且与患者有无淋巴转移有关;(2)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及β2-AR及AKR1B1表达水平为影响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β2-AR及AKR1B1高表达可增加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生存风险。第二部分β2-AR通过活化AKR1B1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机制研究目的探讨胰腺癌中精神因素相关信号分子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募集并活化醛固酮类还原酶1 B1(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B1,AKR1B1)并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1)使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分析了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株h TERT-HPNE、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CFPAC-1及PANC-1提取蛋白中β2-AR和AKR1B1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法验证BXPC-3胰腺癌细胞中β2-AR与AKR1B1的相互作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β2-AR与AKR1B1在BXPC-3胰腺癌细胞系中的共定位情况;(2)分别在β2-AR表达相对较低的CFPAC-1细胞中转染p CDNA3.1-β2AR过表达载体质粒,在AKR1B1表达相对较低的PANC-1细胞中转染p CMV-AKR1B1过表达载体质粒,Western blot检测β2-AR、AKR1B1、P-ERK1/2及ERK1/2蛋白表达水平;CCK-8检测转染后CFPAC-1及PANC-1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CFPAC-1及PANC-1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3)在胰腺癌细胞BXPC-3中通过使用β2-AR抑制剂(ICI 118,551盐酸盐)100μmol/L来抑制β2-AR的表达,24 h后观察β2-AR、AKR1B1、p-ERK1/2、ERK1/2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β2-AR抑制剂使用后对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4)以10 mmol/L的ISO(β2-AR激动剂)及ISO+ICI 118,551刺激BXPC-3胰腺癌细胞后24、48 h,观察BXPC-3胰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竞争ELISA法检测AKR1B1主要合成产物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胰腺癌BXPC-3细胞中促转移相关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alloproteinases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alloproteinases 9,MMP-9)的表达。结果(1)β2-AR在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株h TERT-HPNE中表达最弱,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CFPAC-1及PANC-1中均有表达,以PANC-1中表达最强;而AKR1B1在四株细胞中的表达以CFPAC-1中最强,PANC-1中最低,免疫共沉淀显示在胰腺癌细胞BXPC-3中β2-AR与AKR1B1存在相互作用。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两种蛋白在BXPC-3胰腺癌细胞中存在共定位;(2)与对照组相比,β2-AR及AKR1B1过表达可分别显著促进CFPAC-1、PANC-1细胞增殖,降低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比,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S期CFPAC-1、PANC-1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G0及G1期细胞百分比降低(P均<0.05)。同时,β2-AR过表达可导致AKR1B1蛋白表达显著增多,而过表达AKR1B1可反馈轻度抑制β2-AR表达。与对照组相比,β2-AR及AKR1B1过表达后P-ERK1/2水平均明显升高,总ERK1/2水平无明显变化;(3)使用ICI 118,551盐酸盐抑制BXPC-3细胞β2-AR的表达后,与对照组相比,ICI 118,551组中β2-AR蛋白水平显著降低,AKR1B1和p-ERK1/2的表达也降低,但对总ERK1/2没有影响。抑制β2-AR可降低BXPC-3细胞的增殖、增加细胞凋亡率、减少处在S期的BXPC-3细胞;(4)β2-AR激动剂刺激BXPC-3胰腺癌细胞24、48 h后,可增加细胞迁移能力,缩小划痕区面积,同时可增加AKR1B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β2-AR激动剂刺激组AKR1B1产物前列腺素PGF2α水平及促转移相关分子MMP-2及MMP-9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1)AKR1B1是β2-AR的一个潜在的相互作用的配体,可相互作用及共定位,β2-AR可通过活化AKR1B1上调P-ERK1/2的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2)β2-AR介导的AKR1B1活化可增加AKR1B1产物——肿瘤相关多通路激活因子前列腺素PGF2α的合成及促转移相关分子MMP-2及MMP-9的表达,从而引起胰腺癌的转移;(3)β2-AR/AKR1B1轴可能与慢性应激性胰腺癌相关,且可能为一个潜在的胰腺癌干预靶标。
其他文献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最新统计,肝癌全球有78.2万新发病例,74.5万死亡病例。目前,HCC在临床上的治疗策略以手术切除、肝移植、放化疗和靶向基因治疗等手段为主。尽管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面随着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HCC患者的长期存活率仍然偏低,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HCC的高复发率和高转移率,从而导致患者的
第一部分 C-型凝集素域家族3成员B影响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分子机制研究目的:研究C-型凝集素域家族3成员B(C-Type Lectin Domain Family 3 Member B,CLEC3B)在肺癌中的基因变化,研究该基因高表达对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并探究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挖掘该基因作为肺癌诊断标志物的潜在可行性,为寻求治疗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或临床病理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2
肺癌是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在过去20年中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有了飞速发展,但其预后仍不尽如人意,大多数肺癌病人发现时已进入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约为8~10个月。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以上,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化疗是临床治疗肺癌的常用手段,目前一线化疗方案仍以铂类为主,特别
目的:众所周知,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其早期发病的隐匿性,导致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胰腺癌总体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增长的趋势。截止2013年,其发病率上升至第10位,死亡率位列第6位,并有进一步加速增长的可能。而胰腺癌的复发及远处转移是造成胰腺癌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胰腺癌复发转移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是提高胰腺
一、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的临床特征目的: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7173例AML患者,根据细胞遗传学和融合基因检测的不同结果,分析不同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以及生存预后的差别。方法:1.完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AML患者基本信息的采集,系统性分析全部AML患者临床及细胞遗传学特征。2.根据融合基因和细胞遗传学的检测结果
近些年,消防部门在改革转制的大背景下得到快速发展,救援技术及硬件设施等方面呈现出全新面貌,但从当下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仍然给消防灭火救援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从不同角度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文章主要分析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应对策略,希望能为优化消防灭火救援工作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TIG2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研究TIG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预后意义,探讨TIG2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98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及其相对应癌旁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TIG2的表达。统计分析TIG2的表达与9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项临
背景及目的乳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本研究即通过对E2F家族成员在乳腺癌中表达水平的检测,筛选出了乳腺癌潜在相关基因E2F5,并通过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研究其与乳腺癌的相关性,进而通过体内、体外的一系列实验,揭示E2F5的在TNBC中的生物学功能,并进一步探讨
第一部分外周血B细胞及调节性B细胞与结肠癌的关系目的:分析调节性B细胞量与结肠癌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对结肠癌复发的风险预测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19+B细胞、CD19+IL-10+B细胞的数量,并分析了 CD19+IL-10+B细胞的数量与结肠癌临床资料的关系。通过随访24个月结肠癌临床复发情况,结合患者外周血CD19+IL-10+B细胞的数量,应用Kaplan-Me
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一种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BC的认识愈加深入,对其致病机制及发生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BC的预后仍不理想,尤其是晚期患者,无法显著改善其生存情况,因此,深入研究BC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筛选特异性标志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长链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