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持续输注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来源 :湖北医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aga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甲状腺切除术可导致患者术后中度疼痛,活动受限,延长康复时间,降低恢复质量,甚至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甲状腺手术的高危因素,可能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如伤口出血、血肿形成、气道阻塞等。由于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是已知的PONV的危险因素。因此,基于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常规术后镇痛不适用于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因此,探索一种新的麻醉管理方法,代替阿片类药物并减轻术后疼痛,可以改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恢复。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择期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38例,年龄18~60岁,BMI小于30,ASA I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利多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组(L+D组),对照组(C组)。L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0分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负荷量1.5m g/kg,然后以2mg kg-1h-1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D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ug/kg。L+D组在麻醉诱导前10分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负荷量1.5mg/kg和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ug/kg,然后利多卡因以2mg kg-1h-1的速度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C组患者输注同样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各组患者术后1h、4h、8h、12h及24h的VAS评分,围术期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丙泊酚消耗量,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苏醒时间,围术期血压心率,并记录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1.VAS评分比较:与C组相比,L+D组患者在术后1h,4h,8h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L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1h和4h显著降低(P<0.05),而在术后8h无统计学差异。D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1h显著低于C组,而术后4h、8h的VAS评分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各组患者术后12h和24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5)。2.围术期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各组患者围术期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丙泊酚消耗量:与C组相比,L组、D组及L+D组患者围术期丙泊酚消耗量显著降低(P<0.05)。与L组和D组相比,L+D组患者围术期丙泊酚消耗量显著降低(P<0.05)。L组与D组患者围术期丙泊酚消耗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4.围术期不良反应:D组和L+D组患者围术期低血压发生率较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L+D组和D组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均高于C组(P<0.05),L组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L+D组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与D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L组和D组相比,L+D组患者PONV发生率显著降低(6.5%)(P<0.05)。与C组比较,L组和C组患者PONV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术后苏醒时间:与C组相比,L+D组和L组术后苏醒时间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D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0.05)。与L组比较,L+D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各组患者的MAP和HR在T1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相比,L组、D组、L+D组患者在T2、T3、T4时MAP、HR均显著降低(P<0.05)。与L组、D组比较,L+D组患者在T2、T3、T4时MAP、HR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静脉持续输注可以有效延长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镇痛的时间,降低PONV发生率,加快术后苏醒,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围术期镇痛方法。
其他文献
背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世界恶性肿瘤中排名第7位,在我国恶性肿瘤中排名第4位,在肿瘤致死性病因中排名第2位[1]。其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其主要发病原因在我国仍然为乙型病毒性肝炎[1]。虽然随着肝炎疫苗的规范应用和人们对疾病认知的提升,我国P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由于我国广袤的人口基数和人民愿意主
背景: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一项重要检查,但在早期阶段常规MR平扫往往表现正常,如果延误了诊断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然而,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仍有一部分患儿后期会出现运动障碍和神经功能异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成像
背景: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的夫妇,未采取避孕措施同居1年以上不能使女方妊娠者[1]。它严重影响到育龄期夫妇的家庭幸福、生活质量。据20世纪80年代多国家、多中心(涉及25个国家的33个中心,其中发达国家10个,发展中国家15个)的临床统计,全球至少有8000万不孕夫妇。正常人群中的患病率为9%-18%;我国的患病率大约在5%。1978年第1例试管婴儿的出生引领了辅助生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孕症患
目的:糖尿病肾病和IgA肾病是临床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对疾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研究发现尿外泌体蛋白可以反映肾组织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PCX和Gd-IgA1可能分别是糖尿病肾病和IgA肾病的特异分子标记蛋白。由于尿外泌体可能携带这两种蛋白,本研究通过检测糖尿病肾病和IgA肾病中尿外泌体PCX、Gd-IgA1水平变化,分析尿外泌体PCX和Gd-IgA1与糖尿病肾病和IgA肾病各指标间的相关
背景:IgA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原因之一。然而IgA肾病病情发展与肾小球病变并非完全相关,部分患者肾小球病变控制情况下,肾功能仍持续下降,这可能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有关。目的:通过研究比较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及病理特点,探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相关的因素,便于临床评估IgA肾病患者病情。方法:回顾性、单中心的研究5年内行肾穿刺病理检查的223例原
目的:通过改良序贯法测定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最低有效浓度(MLAC)和90%有效浓度(EC90)。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单胎初产妇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35岁,体重55~85kg。所有产妇均进入第一产程潜伏期,选择L2-3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给予罗哌卡因与15μg/ml氢吗啡酮混合液10ml,采用改良序贯法增减罗哌卡因浓
背景:椎管狭窄是腰椎神经根病变的常见原因,神经受压导致腰腿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步行能力。腰椎椎管狭窄约占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8%~11%。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icroendosc opicdiscectomy,MED)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操作空间狭窄,学习成本较高。此外,MED技术行腰椎椎管减压时,器械需要先穿过工作套管,所以对器械选择有很大的
背景:当下人们已广泛认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患者体内普遍存在着微炎症状态,且这种微炎症状态是增加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原因,其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众多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营养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钙化、心力衰竭、贫血、矿物质和骨骼疾病等。目前临床最常使用的透析方式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因不同透析方式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毒素的清除效率及存在的诱发炎症相关因素存在差异,故不同透析方式对患者体内的微炎症
背景:老年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直以来是麻醉学临床研究的热点,有学者就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做了相关研究,但结论仍具有争议性。一方面,研究发现,与七氟烷全身麻醉相比,以丙泊酚为基础的静脉全身麻醉可能降低老年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七氟烷全身麻醉与丙泊酚全身麻醉对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
背景:七氟烷作为临床常用的吸入性麻醉剂,广泛用于婴幼儿麻醉。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幼年期动物多次、长时间接受七氟烷麻醉可能会引起发育期大脑神经细胞凋亡、神经炎症以及成年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等。七氟烷所致的新生大鼠大脑神经毒性的具体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目的:探究MCC950对七氟烷所致的新生大鼠大脑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动物实验:选取7日龄(P7)SD大鼠,体重约为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