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通支原体诱导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实验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Mpe)诱导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模型,证实穿通支原体在哺乳动物体内诱导癌变的作用。 方法: 1.培养基:制备改良SP-4(用于Mpe的分离培养)液体和固体培养基。 2.菌株来源: 标准菌株Mpe(GTU-54-6A1)由东南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赵季文教授惠赠。 W12(Mpe分离株):由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胃癌患者血清中分离出。 3.菌液的制备:将保存于-20℃的冻干菌株接种于2ml改良SP-4培养基中,置于37℃,5% CO2孵箱中复苏,待菌种至最佳生长期,取0.2ml菌液接种于1.8ml SP-4培养基中,以此方法传3代,待支原体生长至对数期收集离心后的沉淀物,并每次进行菌落计数,备用。 4.实验动物:6周龄清洁级健康ICR雌性小鼠84只,体重16-20 g,温州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5.免疫抑制状态小鼠的制备:84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免疫抑制和非免疫抑制组(每组42只)。免疫抑制组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mg/kg/d,连续5次)制成免疫抑制小鼠模型。 6.分组: 6.1免疫抑制组:随机取36只免疫抑制小鼠,其中9只灌胃方式感染Mpe,9只上行方式感染Mpe,9只灌胃方式感染W12,9只上行方式感染W12。 6.2非免疫抑制组:随机取36只非免疫抑制小鼠,其中9只灌胃方式感染Mpe,9只上行方式感染Mpe,9只灌胃方式感染W12,9只上行方式感染W12。 6.3 NS对照组:随机取6只免疫抑制小鼠,3只灌胃方式注入NS,3只上行方式注入NS;随机取6只非免疫抑制小鼠,3只灌胃方式注入NS,3只上行方式注入NS。 实验各组在感染第4周,8周,18周后分批宰杀,无菌心脏取血后,顺序取小鼠肝脏、肺脏、胃、小肠、大肠、膀胱等组织进行微生物学、病理组织学及形态学检查。 7.实验动物血培养及Mpe再培养。 8.光镜观察各组小鼠脏器病理学改变。 9.选取光镜观察到细胞恶性转化的标本及对照标本进行电镜观察。 10.统计学处理: 结果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 1.肉眼观察 小鼠解剖后,顺序取小鼠肝脏、肺脏、胃、小肠、大肠、膀胱等组织,Mpe、W12感染组与NS对照组比较,小鼠各脏器形态上无明显区别。 2.分离培养 Mpe、W12感染组小鼠的血培养及组织培养均为支原体培养阳性,NS对照组血培养及组织培养均为支原体培养阴性。Mpe、W12血液培养及组织培养均转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显微镜下观察到支原体特征性“油煎蛋”样菌落。 3.光镜观察 3.1 Mpe、W12上行感染组组感染4周、8周后,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未出现明显变化,其他组织细胞亦未见明显变化; 3.2 Mpe、W12上行感染组感染18周后,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大小不一,核增大,而其他组织细胞未见明显变化; 3.3 Mpe、W12灌胃感染组感染4周、8周、18周后的小鼠各组织细胞均未见明显变化; 3.4 NS对照组的小鼠上行感染组与灌胃感染组组织细胞均未见明显变化。 4.电镜观察 4.1 Mpe、W12上行感染组感染18周后,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均可见细胞膜溶解缺损,胞核不规则,核仁明显,部分早期凋亡,胞浆内有空泡形成,内质网扩张明显,且在肿瘤细胞内发现支原体。 4.2 Mpe、W12感染免疫抑制小鼠18周后,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程度高于非免疫抑制小鼠。 4.3 Mpe、W12上行感染组感染4周、8周后,小鼠各组织细胞未见恶性转化。 4.4 Mpe、W12灌胃感染组感染4周、8周、18周后,小鼠各组织细胞未见恶性转化。 5统计结果 5.1 Mpe、W12上行感染组和灌胃感染组在感染18周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变检出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Mpe、W12感染18周后上行感染方式感染的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变检出率明显高于灌胃方式感染。 5.2 Mpe、W12上行感染组在感染18周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变检出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Mpe与W12诱导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变的检出率无差异。 5.3 Mpe、W12上行感染组在感染不同周数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变检出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支原体感染18周后的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感染4周或8周后的小鼠。 结论: 1.灌胃感染方式与上行感染方式均使Mpe在小鼠血液及组织细胞内成功定植。 2. Mpe上行感染可诱导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发生,感染18周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感染4周和8周后,并且癌变的恶性程度与宿主的免疫状态有关。 3. Mpe感染未能成功诱导小鼠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但不能否定其诱导消化道肿瘤的能力,有待于改善实验条件做进一步的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教学改革由原来的一人准备,全班等侯;一人板书,全班笔记的授课方式改成为全班积极准备,踊跃参与教学,走上讲台的形式。课前做好准备,选好素材,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激发学
目的了解医院肺癌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状况,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控制肺癌患者的真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肿瘤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857例肺癌患者的
8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记者从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获悉,2013年10月18日上市的铁矿石期货于3月19日顺利进行首次交割,I1403合约在最后交割日完成铁矿石期货交
2002年,中国管理咨询业的用户需求呈现强劲增长。整个行业在2002年全年的增幅至少在20%以上,而下半年比上半年增长更为明显。新华信研究中心在2002年年底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
在开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改革效果,将教学改革目标落到实处,丰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内容,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根本,实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新授内容巧妙的创设情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巧设悬念,创建“探”、“究”情境  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
一、教材分析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是九年义务教育人美版第16册八年级《美术》课本第6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属于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的一个内容,该领域要求学生运用形、色、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与材料,用绘画的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自己独具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情感。这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
由四川省广电局科技委有线电视网络专委会主办、四川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四川省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技术研讨会 5月 14日至 16日在成都克拉马依酒店召开。省广
期刊
第一部分急性低氧条件下复氧后大鼠脑HIF-1a、nNOS蛋白的表达及药物干预研究目的观察大鼠脑缺氧状态下HIF-1a、nNOS蛋白的表达规律及低氧状态下人参皂甙Rd干预对其影响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