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数众多,导致农村地区存在数千万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大部分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的亲戚帮忙抚养。由于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而隔代抚养又问题重重,在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监护下,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支持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对于留守儿童,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遭到破坏。由于父母的远离,缺乏来自他们的关爱和支持,父母作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处于缺失或者基本缺失状态。初中时期是儿童成长迅速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心理感受和外界环境对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尤为明显。相比于大量关于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现状的调查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相关研究,现有的关于干预性的研究却并不多。要解决留守初中生问题,改变他们的现状,进行干预性实验研究,使留守初中生从干预中学会面对不利环境时能够使用有效的应对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对农村留守初中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进行干预研究。为了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农村留守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湖北省浠水县竹瓦镇初级中学初二年级两个自然班分别做为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不等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使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中学生孤独感问卷分别对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领悟能力和孤独感现状进行前测,然后对实验班实施九次团体心理辅导,再进行后测,最后在5个月后进行延迟效果检测。进行干预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他们对社会支持的领悟能力,降低他们的孤独感情绪体验,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并为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一个有效的教育范式。实验班总人数为38人,男生29名,女生9名,男生中留守的有24名,女生中留守的有9名。由于本研究主要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留守初中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干预效果,因此在数据分析时只分析留守初中生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班的后测数据与前测相比,领悟社会支持总分有显著提高(p<0.05),而总孤独感分数显著降低(P<O.05)。其中朋友支持维度后测分数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高(p<0.001),其他支持维度前后测分数存在显著的差异(p<O.05),而家庭支持维度前后测分数并没有显著差异(p>O.05);在社交需求未满足感维度上,前后测数据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在社交能力知觉维度前后测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纯孤独感和同伴地位评价这两个维度上,虽然分数都有所下降,但是前后测分数没有显著差异(p>O.05)。(2)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后测分数相比,领悟社会支持总分显著提高(p<0.05),而孤独感总分显著降低(p<0.05)。其中,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的维度分数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而家庭支持的维度分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纯孤独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社交需求未满足感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而在社交能力知觉和同伴地位评价两个维度上虽然分数都有所下降,但是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3)五个月后,对实验班进行延迟后测,结果显示在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和家庭支持以及其他支持两个维度上,延迟后测分数和后测分数没有显著差异(p>O.05),而在朋友支持维度上,延迟后测分数比后测分数低,并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在延迟后测中,总孤独感分数显著高于后测孤独感分数(p<0.05),在社交需求未满足感维度上,延迟后测和后测分数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且延迟后测分数比后测分数,而在纯孤独感、社交能力知觉和同伴地位评价这三个维度上,延迟后测分数虽然都比后测分数高,但是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农村留守初中生对社会支持的领悟能力,并降低他们的孤独感,并且团体心理辅导有一定的延续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