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教学中案例使用方式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1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用技术是一新起学科,其立足实践、注重创造、科技与人文相统一。课程起步较晚,师资欠缺,大部分任教老师由其他学科转任,本文针对教学中案例使用方式进行研究,力图提出客观、有效的教学案例实施策略,供通用技术一线教师参考。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教学案例使用参与者、实施环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关于通用技术教学中案例使用方式全面、立体的研究空间。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根据通用技术课程特性及教学实际,将通用技术教学的案例分为技术模型、技术故事、技术活动、其他四类,并梳理出教学中常用案例呈现方式,即文本、图片、教具、动画、视频、活动;二是,以问卷和访谈形式,了解了教师、学生对通用技术教学中案例实施情况的认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三是,通过查阅文献,制订了《通用技术教学中案例实施情况课堂观察表》;四是,针对教学中案例使用情况,进行课堂观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用技术教学的案例有技术模型、技术故事、技术活动、其他四类,教学中常用案例呈现方式,即文本、图片、教具、动画、视频、活动。技术模型是表现技术结构、功能的实体以及体现技术问题的方法、思维等技术思想的抽象技术事件、技术系统;技术故事,是用来讲述技术事物、技术事件、技术思维等技术相关的,具有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联系的情节事件;技术活动是就技术问题或技术任务,以小组或个人进行的实践或讨论活动;其他类则是跟技术关系不大,不具技术性的案例。(2)通过调查发现,教师认可案例对教学目标的作用,且预期教学中对技术模型、技术故事、技术活动类案例应用差距不大,认为视频、教具、活动三种呈现方式更能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更希望教师使用技术活动类型的教学案例,且更希望来自于生活中的案例,也更倾向于动态的视频、活动、动画的呈现方式,男、女生之间认识差异不大。(3)提出通用技术教学中案例选择及使用出发点:体现课程特性、服务教学目标、符合学情;就此提出通用技术教学中案例实施情况课堂观察点:课程名称、课型、教学重点及难点、针对的教学目标内容、案例意图、案例内容,案例类别,呈现方式,所用时间、学生回应、观察反思,并制订观察表。(4)根据课堂观察,给出了通用技术教学中案例实施策略:从选择内容具有“技术性”的案例、后期编辑凸显其“技术性”、引导突出案例“技术性”三方面体现课程特性;通过理清并辨别教学目标及其类别、根据教学目标类别确定案例类别、结合教学条件确定案例呈现方式三个角度,服务于教学目标;通过预见学生对案例的回应、建立学生与案例的联系、辅助消除冲突完成新知建构、针对学生情绪规划案例形式四个环节,实现符合学情。
其他文献
为了保证隧道声屏障清洗工作装置液压系统传动的合理性以及高效性,运用AMESim软件建立了工作装置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清洗特定位置的工况下,进行液压系统动态仿真分析,得到了各
本次翻译实践选用的文本为日本现代作家平野启一郎的短篇小说《透明的迷宫》,该文本节选自平野启一郎于2014年首发于新潮社的同名短文集。作者平野启一郎于1999年正式出道,以处女作《日蚀》获得第120届芥川文学奖,2012年正式进入后期分人主义文学的创作,《透明的迷宫》正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透明的迷宫》中描述了男女主角宛如深处透明的迷宫般无法进行自我认知的故事,暗示了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人民的自我
羡余性特征是近数十年间语言学家新揭示的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羡余现象是语言动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合理现象。羡余成分的产生、固化、弱化或功能转移都是有一定理据的。目前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的,通俗易懂的。从知晓教学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到娴熟运用,需要一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需要通过训练才能获得。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尚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