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野启一郎《透明的迷宫》翻译实践报告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uhao00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翻译实践选用的文本为日本现代作家平野启一郎的短篇小说《透明的迷宫》,该文本节选自平野启一郎于2014年首发于新潮社的同名短文集。作者平野启一郎于1999年正式出道,以处女作《日蚀》获得第120届芥川文学奖,2012年正式进入后期分人主义文学的创作,《透明的迷宫》正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透明的迷宫》中描述了男女主角宛如深处透明的迷宫般无法进行自我认知的故事,暗示了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人民的自我丧失感、对未来的迷茫与彷徨。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主要由引言、翻译实践简介、文本分析与译前准备、案例分析、结语五个部分组成。其中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为重点部分。本文本的体裁属于记叙文,具有表达型文本的特点。平野启一郎这篇小说具多重特殊的文化背景;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主人公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具有较强的修辞风格和特殊的标点符号用法。基于以上文本特点,笔者在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对译文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第一,文化背景的再现。事先进行作品的文化背景的调查研究的译文和没有进行工作的译文会产生质的差距,说明在译文中再现文化背景会决定整体的翻译方向;第二,思想感情的传达。充分体会作品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并传达给译文读者才能译出令读者感同身受的译文,也就是说思想感情的传达奠定译文的整体基调;第三,修辞风格的换码。文学翻译要在达意的基础上译出其修辞风格。原文的修辞风格可用对应式换码、重建式换码、淡化式换码三种方式重现在译文中;第四,标点符号辅助翻译。标点符号是能在细节上影响译文质量的关键,主要从省略号、破折号、感叹号、引号、标点叠加五个方面分析标点符号辅助翻译。本翻译实践旨在将两年以来的知识学以致用,运用功能对等理论结合实践丰富国内文学翻译的材料,做到译文不仅达到“信、达”的标准,而且在文学翻译的灵魂“雅”上更上一层楼。
其他文献
多金属氧酸盐有着优异的氧化还原特性,随氧化或还原可产生颜色等外观上的变化,长期以来作为电致变色材料被广泛研究。然而,与传统的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类似,多酸基电致变色材料的响应速度较慢、光反差较低以及颜色变化单一等短板仍限制其进一步的应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对材料的形貌及微观结构进行调控可达到加快电子/离子反应速率,促进反应动力学的目的。同时,材料的元素组成及晶体结构的变化也可有效改善材料性能,并赋予
摘要:传媒类高职大专培养广播影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决定了专业课的教学是重点,基础课的教学时数不可能太多,但合格的传媒类大专生又要求有一定的文化基本素养。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的普及,人机交互技术的进步,微课这一教学模式的出现,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技术和手段,使我们的基础课教学取得了新的进步,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性提高。本文针对我们在课题组一年多来所做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
【正】我们虽然反对"题海战术",但不应该轻视对数学解题的研究,尤其是对学生困惑问题的研究.我们要把解题上升到研题、编题层面,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近期笔者在研究一道中考
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完成信息转化(化归)的过程,是逐步地化繁为简、化生为熟、化隐为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过程.运用恰当的思维策略,就可以实现这种化归.本文以近几
由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以及声信号辨识与定位技术的不断完善,信息探测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战场中不能缺失的一部分,声信号探测由于自己全天候、易隐蔽和探测性能好的优点,成为了各个国家研究的焦点。但是在真实探测中存在着强噪声的影响,导致目标声信号变得“微弱”,难以辨识出当今战场中各种目标声信号。因此,展开对微弱声信号降噪处理、特征提取以及辨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微弱声信号辨识三大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历史过程的积淀,先进的文化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日新月异的改变,文化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形态,也
为了保证隧道声屏障清洗工作装置液压系统传动的合理性以及高效性,运用AMESim软件建立了工作装置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清洗特定位置的工况下,进行液压系统动态仿真分析,得到了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