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BO对高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p62的调控作用

来源 :右江民族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g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体外高糖培养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O)对高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观察MEBO对高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p62的调控作用,探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EBO/MEBT)促进高糖状态慢性溃疡创面修复的机制,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首先建立糖尿病大鼠创面模型,待第11天后分离、培养创面成纤维细胞,并予免疫荧光对分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鉴定,再配置含有MEBO的高糖培养液,并摸索最适生长浓度,细胞经消化、传代至第3代后,随机将细胞分成两组:对照组、MEBO组,(1)采用CCK-8法检测第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细胞增殖情况;(2)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来观察MEBO对成纤维细胞迁移的影响。第二部分:以上成纤维细胞经消化、传代至第3代后,取对数期(第3天)的细胞分为以下7组:空白组、模型组、MEBO低浓度组、MEBO中浓度组、MEBO高浓度组、雷帕霉素+MEBO组、雷帕霉素组(除了空白组用低糖培养基,其余组均用高糖培养基)。分别予:(1)免疫荧光检测LC3、Beclin-1、p62染色;(2)透射电镜检测细胞自噬体;(3)q RT-PCR检测LC3、Beclin-1、p62的m RNA表达;(4)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法检测LC3、Beclin-1、p62的蛋白表达。结果:第一部分:(1)细胞增殖试验:第48小时起MEBO组各个时间点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增殖率在第72小时最高;(2)划痕实验检测示:MEBO组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比对照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1)免疫荧光检测示:与空白组相比,各组中LC3、Beclin-1的荧光染色OD值最高为MEBO高浓度组,最低为空白组,MEBO低、中、高浓度组的OD值逐渐升高,Beclin-1中的雷帕霉素+MEBO组的OD组高于雷帕霉素组;各组中p62荧光染色OD值最高为空白组,最低为MEBO高浓度组,MEBO低、中、高浓度组的OD值逐渐降低,雷帕霉素组的OD值高于雷帕霉素+MEBO组;(2)电镜检测示:与空白组相比,MEBO高浓度组、雷帕霉素组与雷帕霉素+MEBO组的自噬小体数量较多,且结构较为典型,MEBO低、中、高浓度组的自噬小体数量逐渐增多;(3)q RT-PCR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各组中LC3的雷帕霉素+MEBO组与Beclin-1的MEBO高浓度组相对表达量最高,且MEBO组中有浓度升高表达量增大的趋势,LC3的雷帕霉素+MEBO组表达量明显高于雷帕霉素组;p62的雷帕霉素组相对表达量最低,MEBO组内比较有浓度升高表达量降低的趋势;(4)蛋白免疫印迹测定蛋白示:LC3、Beclin-1两者中的雷帕霉素+MEBO与MEBO高浓度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各组,MEBO组中各因子表达随浓度升高,加入MEBO后雷帕霉素组的表达量均增高,而p62的蛋白表达情况相反。结论:MEBO可致高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表达量增高,p62表达降低,调控细胞自噬,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这可能是MEBT/MEBO促糖尿病慢性创面修复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及无脑损伤新生儿生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在其生后第1天进行a EEG监测,计算a EEG评分,探讨血清NSE、a EEG评分在HIE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1)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67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定量参数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为无创评估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提供新思路。方法:(1)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4例经病理活检证实为NPC(含免疫组化指标Ki-67)的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3.
目的:(1)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基因突变分布情况。(2)探讨G6PD基因多态性与G6PD缺乏症的相关性。(3)探讨G6PD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1)从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间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遗传门诊就诊因病情需要或要求筛查G6PD酶活性的壮族和汉族人群中随机抽取G6PD缺乏症患者
目的:构建纤连蛋白1(fibronectin-1,Fn-1)基因敲除小鼠,以探究Fn-1是否通过影响Wnt信号通路调节骨稳态和骨微结构的变化。方法:(1)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敲除Fn-1小鼠模型,通过PCR法鉴定小鼠基因型,获得实验组小鼠(Fn-1fl/fl,Prx1-Cre+),以同窝阴性小鼠(Fn-1fl/fl,Prx1-Cre-)作为对照组;(2)提取小鼠股骨总蛋白,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
目的: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对慢性创面组织修复中STAT6和SOCS1表达的影响,为MEBT/MEBO临床推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1)本实验选择150只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大鼠分为模型组、空白组、急性组以及贝复新组、MEBO组,每组30只。按要求处理各组大鼠,分别在实验分组后的第3、第7天、第14天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并于这3个时间节点切取
目的:探讨基于Laennec膜理论Glisson鞘外阻断法及鞘内解剖法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4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基于Laennec膜理论行鞘外阻断法的鞘外组(n=21)和行鞘内解剖法的鞘内组(n=23)。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一般资料、术前血清谷氨酸-
目的:探讨改良穿刺孔入路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患者。根据手术是否留置T管将患者分为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在此前提下按照患者手术时Trocar的穿刺孔入路的不同分为两组,即改良组与传统组,分别运用改良穿刺孔入路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与传
目的:收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晚期患者与中期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今后民族地区肝癌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85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既往史、就诊原因、HBV病毒、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指标、Child-Pugh分级、门脉癌栓、治疗方法和生存期等。(1)根据BCL
目的:分析β-地中海贫血患者年龄、地域、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表现、血液检查结果、铁过载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间临床表现及血液学指标的差异,分析铁过载相关因素,以便为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诊断、治疗、遗传咨询等提供建议。方法:(1)收集2016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共268名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民族、性别、年龄、地域、基因突变类型及地域分布、临床表现、血液学检查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在HBV相关肝病患者中的差异性,同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为评估患者病情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9年9月30日期间初次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310例HBV相关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乙肝组111例,乙肝肝硬化组98例,原发性肝癌组101例。收集上述各组病例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结果,比较分析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