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6例少数民族地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右江民族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zheng52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收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晚期患者与中期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今后民族地区肝癌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85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既往史、就诊原因、HBV病毒、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指标、Child-Pugh分级、门脉癌栓、治疗方法和生存期等。(1)根据BCLC分期,分为BCLC-B期(中期)患者642例和BCLC-C期(晚期)患者214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2)根据患者是否进行TACE手术治疗,分为TACE组和非TACE组。TACE组622例,非TACE组234例。比较两组间术后生存期的差异。(3)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5组:(1)单纯TACE组297例;(2)TACE+索拉菲尼组119例;(3)TACE+消融组152例;(4)手术+TACE组28例;(5)手术+TACE+消融组26例。比较各组间术后生存期的差异。结果:(1)中期患者与晚期患者发病年龄、男性比例、平均BMI、平均住院次数,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比例、癌症家族史比例、糖尿病史比例、HBV感染史比例、HCV感染史比例、脂肪肝史比例、肝硬化史比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与中期患者比较,晚期患者AFP、CEA、CA125、CA199阳性比例显著升高;TBIL、ALT、AST、GGT及ALB水平显著升高;Child-Pugh B级患者比例显著升高;门脉癌栓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是否进行TACE治疗对患者生存期影响:(1)TACE治疗患者6和12个月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非TACE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ACE治疗的中期患者的6和12个月生存率显著高于TACE治疗的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非TACE治疗的中期患者的6和12个月生存率显著高于非TACE治疗的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ACE治疗的中期或晚期患者的6和12个月生存率显著高于同期非TACE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ACE联合其他方案对患者生存期影响:(1)TACE联合其他方案治疗时,6个月和12个月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单纯TACE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ACE+手术+消融治疗时,3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联合治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TACE联合其他方案对中期患者、晚期患者生存期影响:(1)对于中期患者,TACE联合其他治疗方案的6和12个月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单纯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TACE+消融组12个月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其他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于晚期患者:TACE联合其他治疗方案的12个月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单纯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TACE+消融组12个月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其他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年龄、住院次数、门静脉癌栓、Child-Pugh分级及是否进行TACE治疗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以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发病高峰期为50~59及60~69岁两个年龄段,民族分布方面以壮族及汉族患者最为常见,其它民族包括布依族、瑶族和彝族等。中晚期患者在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和肝功能指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龄、住院次数少、伴门静脉癌栓、Child-Pugh分级为B级以及未进行TACE治疗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的高危因素。对于中晚期患者,特别是晚期患者,积极的TACE治疗以及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消融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负载有促成骨药物HA15的β-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骨组织支架在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1)构建负载有HA15的β-TCP/PLGA骨组织支架,并测试其力学支撑强度、药物缓释能力;(2)检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HA15作用下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
目的:(1)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和小鼠精巢及肝细胞癌不同发育阶段的组织为材料,探讨fusome/spectrosome相关蛋白脯氨酰4-羟化酶亚基β(P4hb)、内收蛋白α(Add1)和血影蛋白β(Sptbn2)在细胞分化中的定位和可能作用。方法:(1)以幼鼠、成鼠、成蟹精巢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免疫蛋白印迹(WB)技术在组织水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比较单纯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单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三种方法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差异,探究能加速创面愈合、提高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的治疗方法,并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及无脑损伤新生儿生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在其生后第1天进行a EEG监测,计算a EEG评分,探讨血清NSE、a EEG评分在HIE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1)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67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定量参数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为无创评估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提供新思路。方法:(1)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4例经病理活检证实为NPC(含免疫组化指标Ki-67)的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3.
目的:(1)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基因突变分布情况。(2)探讨G6PD基因多态性与G6PD缺乏症的相关性。(3)探讨G6PD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1)从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间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遗传门诊就诊因病情需要或要求筛查G6PD酶活性的壮族和汉族人群中随机抽取G6PD缺乏症患者
目的:构建纤连蛋白1(fibronectin-1,Fn-1)基因敲除小鼠,以探究Fn-1是否通过影响Wnt信号通路调节骨稳态和骨微结构的变化。方法:(1)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敲除Fn-1小鼠模型,通过PCR法鉴定小鼠基因型,获得实验组小鼠(Fn-1fl/fl,Prx1-Cre+),以同窝阴性小鼠(Fn-1fl/fl,Prx1-Cre-)作为对照组;(2)提取小鼠股骨总蛋白,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
目的: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对慢性创面组织修复中STAT6和SOCS1表达的影响,为MEBT/MEBO临床推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1)本实验选择150只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大鼠分为模型组、空白组、急性组以及贝复新组、MEBO组,每组30只。按要求处理各组大鼠,分别在实验分组后的第3、第7天、第14天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并于这3个时间节点切取
目的:探讨基于Laennec膜理论Glisson鞘外阻断法及鞘内解剖法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4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基于Laennec膜理论行鞘外阻断法的鞘外组(n=21)和行鞘内解剖法的鞘内组(n=23)。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一般资料、术前血清谷氨酸-
目的:探讨改良穿刺孔入路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患者。根据手术是否留置T管将患者分为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在此前提下按照患者手术时Trocar的穿刺孔入路的不同分为两组,即改良组与传统组,分别运用改良穿刺孔入路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