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意向的研究是构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以往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意向的研究,弄清警察对心理疾病的态度与警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意向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为警察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提供理论研究的补充与实践工作的参考。 本研究主要沿着两条思路展开:一是关于警察寻求专业心理服务意向的研究,一是警察心理疾病污名,特别是对求助意向产生影响的污名实验研究。前者主要关注警察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意向的研究是构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以往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意向的研究,弄清警察对心理疾病的态度与警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意向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为警察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提供理论研究的补充与实践工作的参考。
本研究主要沿着两条思路展开:一是关于警察寻求专业心理服务意向的研究,一是警察心理疾病污名,特别是对求助意向产生影响的污名实验研究。前者主要关注警察在何种情况下可能产生向专业心理服务机构求助的计划行为预期,通过对重庆市公安局在职警察的问卷调查与后期数据分析,形成具有一定信效度的警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意向问卷。而后者则主要涉及警察对与心理疾病相关污名的探索,主要通过内隐联想与刻板印象解释偏差等实验方法,发现在警察群体身上是否存在着心理疾病污名现象。通过对以上两条研究路径的汇总,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
(1)警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意向问卷包括20个题目,分为五个维度,包括家庭和谐、职业发展、职业评价、职业环境、突发警情这五方面内容。
(2)不同警种、工作年限、性别的警察在寻求专业心理服务意向上有显著的差异。女性警察求助意愿要强于男性警察;工作年限比较短的警察心理求助意愿要高于工作年限长的警察;刑警与治安警较其他警察求助意向更为强烈。
(3)通过内隐联想与刻板印象解释偏差实验,发现部分警察对于心理疾病与心理求助行为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污名化现象。
(4)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心理疾病污名对寻求心理帮助的意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警察群体中心理疾病污名化倾向较重的个体寻求心理帮助意愿比较低。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政府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广东饱受自然灾害和战乱的折磨,农民生活贫困潦倒;再加上官方金融机构不发达,高利贷横行,民间负债严重,农民通过合会,由急需资金的会首邀请若干亲朋好友汇集资金,按照会规轮转收益,便捷地解决了资金融通的问题,起到了社会互助的作用,弥补了官方社会保障机制和金融机制的不足。 民国时期广东民间的金融互助组织主要以合会、谷会、红白钱会的形式呈现,其中合会在唐宋之时兴起,在民国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信息传播改变了以往纸媒、口耳相传等传统模式,经由网络,信息的传播更加高效便捷,影响范围更加扩大。历史虚无主义凭借网络传播,在微博、微信、推特、脸书等新社交媒体应用软件上假借“学术研究”、“还原历史真相”、“娱乐”等表现形式蛊惑人心,实质上是逐渐在消弭我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念,动摇我党执政根基,影响社会和谐安定。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的错误认识,是完全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是彻底的历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政党发展的大计,是推进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性工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就在于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在于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这其中,高校党建中的重要内容、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大学生党员这一群体的培养与教育是格外重要的部分。而近年来,在国内外复杂变化的形势下,在国内从严治党和深化改革新形势的背景下,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工作、社交以及娱乐等行为方式,同时也成为知识和信息传播的重要领域和创新空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立足新媒体平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传递中国好声音,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使命,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机遇。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握机遇,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以新
在市场竞争与媒体技术推动下,娱乐逐渐超出自身界域,向社会各领域蔓延,已经初步演变成思潮形态。泛娱乐化已经不仅仅是娱乐越界的问题,其背后掩映着娱乐盛行年代的“价值侵犯”危机。“泛娱乐化”思潮带有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虚无主义等意识形态和价值内容,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媒体文化环境中。“泛娱乐化”思潮鼓吹用娱乐价值统领、解构或否认其它价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与全国各阶层结成统一战线,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浴血奋战,从而扭转战争形势,挽救民族危机,为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铺砌道路。 理想信念教育是巩固党的思想防线的重要环节,是全体军民的精神支柱,丰富与充实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本文通过对延安时期毛泽东理想信念教育思想进行理论溯源、现实解析、体系研究总结出这一时期毛泽东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的历史经验和当代启示,以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将共享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共享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共享教育也是当前教育的必然趋势,利用共享教育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是当前时代的要求,党的十九大上共享也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思想基础之一,且习总书记曾提出共享是全民、全方位、全面且以人为本的共享,其发展成果也是全民之间的共享,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当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壮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壮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经验积累和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先进思想观念、精神要素、伦理准则等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和教育功能。新媒体时代下,探索运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论文围
党的十八以来,我国开始迈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现阶段,国内出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打着“重读历史”、“还原历史真相”等旗号诋毁党的历史,抹黑英雄人物,企图歪曲历史,否定党的历史功绩,继而否定党领导人民创立发展的文化;而国际社会上“黄祸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威胁论”等言论不绝于耳,严重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更不利于促进我国的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
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党和国家以及教育界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尤其是在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问题上。对于培养什么人,习近平总书记透过十九大报告,向世界宣告,中国迎来了新时代。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更加明确了党和国家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怎么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提出育人在于立德,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更是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与“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