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决策是公司财务的核心议题之一。从微观经济角度来看,企业投资是企业实现合理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是企业有序运营和健康发展的根基,承担着实现企业未来价值最大化的重任;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企业投资反映了社会的供给需求,推动国家经济长期增长,是社会总投资体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如何提升企业投资决策有效性的探讨,在微观企业和宏观市场等多个层面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行竞争者是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有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在制定财务决策时会参考或借鉴同行企业的财务决策,这也代表着同行竞争者在企业决策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前学者已经对同行竞争者与企业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一定讨论,认为当外部信息不断融入到自身的投资决策中,模仿效应也将随之产生。然而这些研究还未与组织间模仿理论紧密结合,具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根据组织间模仿理论,模仿效应的研究通常试图解答三个问题,第一是模仿谁(模仿对象),第二是为什么要模仿(模仿动因),第三是如何进行模仿(模仿渠道)。本文也将从这三方面进行细致探讨。确定投资决策模仿对象是本文研究的首要问题。组织间模仿理论提出三种模仿规则,一是频率模仿(模仿多数个体的行为);二是特征模仿(模仿特征相近个体的行为);三是结果模仿(模仿结果较好个体的行为)。既有文献已经从频率模仿的角度证实上市公司投资决策存在“羊群行为”(方军雄,2012),也从特征模仿的角度指出上市公司会模仿与之特征相近公司的投资决策(Chen and Ma,2017),然而目前却鲜有文献从结果模仿的角度进行研究。基于投资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角度来看,产生较好投资结果的企业对于同行其他公司更具有模仿吸引力,这样的模仿也更具有合理性和技术价值。优质的投资可以提升公司的市场地位、市值水平以及投资效率,所以公司可以根据这些因素来选择投资决策的模仿对象。企业为什么在投资决策中会存在模仿效应?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如果没有丰富优质的私有信息作为支持,通过模仿同行业投资结果较好公司的投资行为以获取判断未来回报的信息会成为完善投资决策的优质选择。基于市场竞争理论,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凸显投资的战略价值,还会对企业施加巨大的压力,通过向同行业投资结果较好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模仿可以缓解竞争压力。基于声誉理论,声誉机制是一种良好的隐性激励,尤其对于未来生涯还有较长发展空间的管理者而言,更需要通过提升当前的业绩来以维护声誉,通过模仿同行业投资结果较好公司的投资决策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动机会更强。因此,基于社会理论、市场竞争理论以及声誉理论可以解释投资决策模仿效应的动因。在明确了投资决策模仿对象和模仿动因之后,需要探讨企业如何实现投资决策模仿效应。信息渠道的存在是模仿效应发生的必要条件。首先,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中重要的信息中介机构,可以凭借自身领域的知识特长向市场参与者提供关于宏观环境和公司的微观行为的全面信息。其次,企业的董事联结关系是获取外部信息的一种高效且可靠的来源,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正式沟通和私下交流等多种方式精准获取具有联结关系模仿对象公司的投资信息。最后,地理邻近性将会为公司带来信息优势,地理邻近性不仅会增加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机会,而且还会促进人力资本的流动,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溢出。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投资决策模仿效应的信息渠道。本文的研究试图按照结果模仿规则,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决策模仿效应展开讨论:一是我国上市公司会如何选择投资决策模仿对象?二是探讨出现投资决策模仿效应的动因有哪些?三是分析投资决策模仿效应是通过哪些模仿渠道实现的?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选取2008-2018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将样本中需要考察的个体公司称为焦点公司。首先考察焦点公司对同行业高地位、高市值、高效率公司投资决策的模仿强度是否更高,以此确定投资决策的模仿对象;然后考察在不同的社会学习动机,市场竞争压力以及管理者声誉激励情形下,焦点公司投资决策模仿效应的强弱差异,以此分析投资决策模仿效应的动因;最后考察模仿对象公司的分析师关注度、双方的董事联结关系以及地理邻近性对焦点公司投资决策效果的调节作用以探寻投资决策模仿效应的信息渠道。利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以下结论:(1)由于较高市场地位、较高市场价值以及较高投资效率是企业投资产生较好结果的直观表现,所以焦点公司对这三类公司投资决策的模仿强度更高,表明焦点公司会基于结果模仿规则下选择投资决策模仿对象。而且这种投资决策模仿效应能够提升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2)焦点公司对同行业高地位、高市值、高效率公司投资决策的模仿行为在社会学习动机较高、市场竞争程度较高以及管理者声誉激励程度较高的公司中更明显;表明社会学习动机、缓解竞争压力动机以及管理者声誉激励是投资决策模仿效应的动因。而且,社会学习动机是无形资产投资模仿效应和研发投资模仿效应的动因,市场竞争环境是无形资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和研发投资模仿效应的动因,管理者声誉激励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模仿效应的动因。(3)如果模仿对象的分析师关注度较高、双方存在董事联结关系或者双方地理距离较近,焦点公司表现出的投资决策模仿效应也会有所增强。表明模仿对象的分析师、双方的董事联结关系以及地理邻近性能够作为焦点公司投资决策模仿效应的信息渠道。本文的研究力图实现以下三方面的创新:(1)拓宽了投资决策模仿效应的研究视角。本文首次尝试以结果模仿规则检验投资决策模仿的具体对象。目前关于投资决策组织间模仿的研究以频率模仿规则下投资羊群行为的讨论居多,鲜有文献以结果模仿规则为研究切入点。本文将同行企业按照市场地位、市场价值、投资效率分成高、中、低三组,通过对比焦点公司与不同参照组间投资水平的相关性,考察焦点公司是否会对同行业高地位、高市值和高效率公司的投资决策更敏感。相比于盲目模仿产生的投资羊群行为,结果模仿规则下的投资决策模仿效应不仅更加符合逻辑模仿律,而且更有利于帮助公司实现未来价值提升,具有较高的实际技术意义,关注于从理性的角度考察组织间投资决策模仿的对象选择,能够丰富投资决策组织间模仿的研究视角。(2)丰富了投资决策模仿效应动因研究的成果。本文从对组织间模仿理论的梳理和分析入手,更加系统地探索投资决策模仿效应的动因。归纳出社会学习动机、缓解市场竞争压力与维护管理者声誉是投资决策模仿效应的根本动因,并采用实证方法和多种稳健性方法予以验证,而且还进一步将细分的不同类型投资决策模仿效应动因进行考察。由于本文的研究是基于结果模仿规则进行的,可以将模仿效应的动因与过往羊群行为的动因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理解两种规则下的投资决策模仿的内在机理以及适用环境的异同,能够对已有关于投资决策组织间模仿动因的相关文献做出有益补充。(3)拓展了投资决策组织间模仿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本文将前人关于投资决策模仿效应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多维度探讨,按照“模仿对象——模仿动因——模仿渠道”的整体研究思路进行循序渐进性的系统性考察,突破了既往相关模仿研究的单一性。在解决了已有文献中未能明确指明具体模仿对象的不足并考察其动因之后,进一步分析了投资决策模仿是通过哪些渠道实现的,逻辑上环环相扣。通过对于投资决策模仿效应这一研究主题的多维度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观察投资决策组织间模仿的全貌,充分挖掘投资决策模仿效应的真正内涵,拓宽财务决策模仿效应文献的研究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