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主旨在于探讨列宁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在当代的价值所在。文中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论述了列宁辩证法思想的逻辑发展,通过分析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理论来源及其在三个发展阶段的辩证法思想的具体内容,并从范畴的角度和现实性的角度来揭示其逻辑进展情况,可以得知,列宁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并不是直线式的,而是由浅入深、不断深化、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在实践中列宁始终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辩证法的原则和方法。二是论述了列宁辩证法思想的当代启示,通过在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的探讨,可以得知,列宁的辩证法思想不仅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是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南,特别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的哲学基础。综述得出结论,列宁的辩证法思想在新世纪里并不是已经过时的结论,它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正是借助于唯物辩证法,把它运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特别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才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从而创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而唯物辩证法在其中又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列宁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到新阶段的杰出代表,在他一生的哲学研究中始终把辩证法放在重要的位置。重视对辩证法的理论探讨是列宁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之一,而对唯物辩证法的关注、运用和发展,则成为贯穿于列宁整个思想过程的一个重要线索。列宁远远超出当时第二国际一般思想家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在于他创造性地探索和熟练地运用唯物辩证法。19世纪末恩格斯去世以后,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首领伯恩施坦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声称要把辩证法的“狡猾的因素”加以抛弃,并用庸俗的进化论来代替之;而考茨基则以“中派”的面目出现,用折中主义、诡辩论来偷换辩证法,这成为他掩护其机会主义路线的主要手段;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辈普列汉诺夫,虽然在口头上重视辩证法,但在实际上并没有把辩证法作为一门哲学科学来研究,在一战期间曾使用诡辩论为社会沙文主义辩护;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左派领袖卢森堡、梅林、拉法格,虽然在发展工人运动和进行理论探索上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他们在哲学上宣传和探讨的主要精力只是放在唯物史观上。因此,在整个第二国际时期,只有列宁,才做到了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自觉地把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放到了首位,从而成为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革命领袖。 然而20世纪90年代,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形势下,列宁主义的生命力成为国内外诸多争议的焦点所在。一些西方学者否认列宁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列宁是机械论者的典型代表,列宁的观点与马克思的观点根本对立,甚至否认列宁是个哲学家的身份。但是列宁对辩证法的研究和成功运用恰恰证明了西方学者对其观点的歪曲。纵观列宁思想发展的历程,可以得知列宁主义在现时代最富有生长点的就在于他的两大构想。第一大构想是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构想;第二大构想是列宁关于系统研究辩证法、认识论的总体构想。本文则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对列宁的第二大构想这一生长点展开研究,要在当今推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并发挥其现实作用,就必须要借鉴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对辩证法理论的研究和运用。探讨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我们只有深入领会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精髓,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把它更好地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