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十书》探析西方古代工程知识及思维方式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ai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以建筑为核心的西方古代百科全书。除了材料、结构、机械、测量、数学、几何、天文等科技性内容外,还有一半以上的内容广泛涉及哲学、历史、文献学、音乐学、造型艺术等人文学科。从文艺复兴至今,学者们对它的研究可谓绵延不绝,有人甚至认为,一部西方建筑史就是一部《建筑十书》的接受史。但是,这种包容庞杂学科的“百科全书”在整体上究竟呈现为什么形态、性质的知识体系?进而其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智慧与思维方式?至今仍然缺少哲学认识论与知识论视域的深入研究。本课题以当代工程哲学提出的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为逻辑起点,以工程造物实践行动的结构与过程为对象,从该结构与过程所涉及的支撑人工物建造的智力资源的综合集成来界定工程知识,以此形成工程造物实践知识论的基本视域。在该视域下,通过对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文本的解读,力图对其呈现的知识体系从内容上、形态上以及性质上加以分析,进而对其背后蕴含的工程智慧与思维方式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其“百科全书”式庞杂体系所暗含的内在有机结构,并对维特鲁威的建筑理论体系及其思维方式给予新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建筑十书》作为西方古代工程知识对西方建筑发展的影响与当代意义,以及对我国当代建筑工程界的启示。
其他文献
规范基础的问题是批判理论的中心问题,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从理论逻辑看是建基于一种关乎人类生存及经验的正面价值预设,是批判现实的标准,又是面向未来的乌托邦展望,是经验的
马克思主义阶级意识学说主要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继承者关于阶级意识问题的理论及其(关于)在此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阶级意识(理论),既是一种观念,更是
公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现在,公平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衡量尺度,而且还是人们的价值追求。马克思的公平观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