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杀虫剂对中稻田白背飞虱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long1234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几种杀虫剂对中稻田白背飞虱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白背飞虱对几种药剂的敏感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对阿维菌素和吡蚜酮敏感性较高,其LC50分别为0.3391 mg/L和0.8960 mg/L;对毒死蜱敏感性较低,LC50为4.7147 mg/L。阿维菌素+毒死蜱混剂、吡蚜酮+毒死蜱混剂、阿维菌素+吡蚜酮混剂对白背飞虱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别为312.05、194.46、177.90,其中阿维菌素与毒死蜱混剂的增效作用最明显。根据几种药剂对白背飞虱的室内毒力回归直线,以LC50值的95%置信限不重叠作为判断不同杀虫剂间的毒力差异,白背飞虱3龄若虫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大小顺序为:阿维菌素≥阿维菌素+吡蚜酮混剂>吡蚜酮≥阿维菌素+毒死蜱混剂≥吡蚜酮+毒死蜱混剂>毒死蜱。2几种药剂对中稻田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不理想,药后1d、3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3.33%和59.52%,此后防治效果逐渐降低,持效性较差。吡蚜酮对白背飞虱药效发挥较慢,但持效性好,药后7d、14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94%和89.94%,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毒死蜱对白背飞虱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药后1d、3d、7d、14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78%、89.52%、75.79%和23.77%,且可以兼治稻田其他害虫。阿维菌素与毒死蜱混剂对白背飞虱药后1d防治效果为89.07%,极显著地高于其他药剂处理,速效性好,持效性虽较阿维菌素单剂有改善,但仍然较差。吡蚜酮与毒死蜱混剂对白背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药后1d、3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00%和65.26%,显著高于吡蚜酮单剂,有效改善了吡蚜酮速效性不好的问题,药后7 d的防治效果与吡蚜酮单剂处理无显著差异。阿维菌素与吡蚜酮混剂对白背飞虱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药后1d、3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78%、80.19%,显著高于阿维菌素单剂和吡蚜酮单剂处理,药后7d、14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01%、68.21%,持效性较好。吡蚜酮与毒死蜱混剂及阿维菌素与吡蚜酮混剂对白背飞虱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田间使用既可有效控制白背飞虱危害,同时也可兼治稻田其他害虫。3几种药剂对中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3.1几种药剂对中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主要特征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处理对中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有一定影响,与对照处理的平均值比在0.71~0.79之间,其中毒死蜱影响最大,丰富度平均值为11.6,其他处理丰富度平均值在12.6~13.0之间,差异不大。几种药剂处理除阿维菌素处理外对中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均匀度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与对照处理的平均值比在1.18~1.50之间,其中以毒死蜱和吡蚜酮+毒死蜱混剂处理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阿维菌素+吡蚜酮混剂和吡蚜酮处理。各药剂处理除阿维菌素外对中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平均值均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其中吡蚜酮+毒死蜱混剂和毒死蜱处理作用最大,其次是阿维菌素+吡蚜酮混剂和吡蚜酮处理。3.2几种药剂对中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益害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照处理中稻田天敌-害虫益害比在时间过程中呈上升趋势,说明随着害虫优势种白背飞虱种群数量的下降和天敌数量的上升,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不断加强。与对照相比,阿维菌素处理对中稻田天敌-害虫益害比略有负面影响,这与阿维菌素对白背飞虱防效不理想及对天敌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有关。其他药剂处理对中稻田天敌-害虫益害比均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其中以吡蚜酮、吡蚜酮+毒死蜱混剂和毒死蜱影响较大,尤其是吡蚜酮处理不仅对白背飞虱防治效果好,对天敌也比较安全,其处理中稻田天敌-害虫益害比平均值是对照处理的5.12倍,表明使用吡蚜酮防治白背飞虱有助于保护和加强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其他文献
近期读了几篇“70后”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包括马笑泉《直拳》,计文君《桃花源》,陈仓《原始部落》,余同友《送太阳去乌沙镇》《屏风里》,李清源《胡不归》,溪榜《白云如兔》,郭丽萍《铃儿响叮当》,鬼金《焚舟纪》,李心丽《聚会》等等。这么多年,我始终对置身于时代漩涡中的不同代际知识分子的公共意识、态度立场、思想方法感兴趣,尤其关注“70后”这一代写作者的思想分化、情感表达,当然也包括生存状态。无论是专业作
期刊
本论文针对近年来严重影响辽东山区中草药生产的几种药用植物病害和一些重要的经济作物病害,对辽宁地区特产的药用植物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筛选,并对初步筛选抑菌效果较好的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受到杂草的严重危害,尤其近几年过度依赖单一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导致麦田杂草群落结构改变,雀麦已成为黄淮海地区的主要恶性杂草。寻找高效
本文调查研究了新入侵外来害虫番茄刺皮瘿螨Aculops lycopersici(Tryon)的空间分布型,初步探索了扩散规律,开展了温度、湿度对番茄刺皮瘿螨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研究工作,组建了
大量研究证实,Dickkopf-1(DKK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改变与许多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它是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阻断Wnt/β-catenin/TCF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
盾蚧Diaspididae是农林、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不仅刺吸植物汁液,破坏植物绿色组织,而且当它大量发生时常污染植物叶面和果实,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畸形、枯萎、
将转座子标签法应用于水稻,构建水稻插入群体,是进行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本论文研究在玉米转座子Ds的基础上,利用双元表达载体构建了一个带有质粒拯救系统的Activa
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ORF VI编码的P6蛋白已证明是一个RNA沉默抑制子,能够抑制ss GFP诱导的16c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16c line)局部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