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受到杂草的严重危害,尤其近几年过度依赖单一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导致麦田杂草群落结构改变,雀麦已成为黄淮海地区的主要恶性杂草。寻找高效、广谱、低毒的除草剂来防治雀麦显得尤为重要。氟唑磺隆是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对小麦田多种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均有较高的防效,对雀麦有极高的防效。本文以除草剂单用和添加助剂的方式,采用温室盆栽、室内酶活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13种除草剂防除雀麦的室内生物活性、7种除草剂在雀麦不同密度的小麦田最适用量确定、氟唑磺隆的杀草谱及其对60种小麦品种的安全性、氟唑磺隆高效助剂的筛选及与其配比、氟唑磺隆对2种小麦品种的耐药性差异、5种除草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氟唑磺隆在我国小麦田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温室盆栽法对13种除草剂对雀麦的除草活性测定表明:在试验剂量下,氟唑磺隆、啶磺草胺、氟噻草胺、甲基二磺隆、异丙隆、磺酰磺隆、丙苯磺隆7种药剂对雀麦的防效较好;而嘧啶肟草醚、苯唑草酮、炔草酯、吡氟酰草胺、唑啉草酯、精噁唑禾草灵6种药剂各处理对雀麦防效较差,氟唑磺隆对雀麦有特效。对7种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采用田间推荐剂量进行了进一步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该7种除草剂推荐剂量下21天鲜重防效可达77.35%~99.56%。2、氟唑磺隆的杀草谱及其对60种小麦品种的安全性试验表明:氟唑磺隆在31.50 g a.i./hm2剂量下对雀麦防效大于90%,对野燕麦、菵草、牛繁缕、看麦娘的防治效果为80%~90%,对雀麦、野燕麦等杂草的防效明显高于常用药剂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对60个不同小麦品种苗期株高和鲜重均有抑制作用,在处理剂量31.50 g a.i./hm2下,施药后21d,济宁17、豫麦46、周麦18、晋麦92、泰农18、豫农035、丰德存1号等小麦品种鲜重抑制率、株高抑制率相对较高,观35、山农22、山农23、山农25、济麦17、邯4589、齐丰1号、郑麦7698等小麦品种鲜重抑制率、株高抑制率相对较低;当氟唑磺隆浓度为63.00 g a.i./hm2时,抑制率有不同程度增加。通过GSTs酶活性测定表明,山农25相对于济宁17,其GSTs相对活力的变化幅度较大且反应时间较短,在第3 d就可达到峰值1.7852,而济宁17在第5 d才达到峰值1.6875。研究表明,2个小麦品种对氟唑磺隆的耐药性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是代谢酶GSTs对氟唑磺隆的代谢差异所致。3、氟唑磺隆的高效助剂筛选及与其最适配比试验表明:当氟唑磺隆浓度为10.50 g a.i./hm2时,TM12用量为1%和0.5%时在8种助剂中增效明显,鲜重抑制率分别为82.96%和80.59%。当氟唑磺隆浓度为21.00 g a.i./hm2时,TM12用量为1%和0.5%时鲜重抑制率相差不大,为88.79%和88.74%,考虑经济成本等因素建议选择0.5%用量,即氟唑磺隆喷液量与助剂体积百分比为100:0.5。4、田间药效进一步验证表明:氟唑磺隆对雀麦特效,啶磺草胺、氟噻草胺、甲基二磺隆、异丙隆各处理剂量下对雀麦均有很高的防效,并且可以兼防荠菜、播娘蒿、猪殃殃等阔叶杂草,推荐用量下对小麦安全,个别剂量处理下小麦叶片失绿黄化。总之,氟唑磺隆作为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对小麦田恶性杂草雀麦有极高的防效,对其他常见的禾本科、阔叶杂草也有较好的防效,对小麦安全,用量低,对人畜安全,是小麦田的良好除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