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首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当前,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居民收入较低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而农业劳动力生产效率低的根本原因是资源少。因此,“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乡村人地(资源)矛盾。
我国乡村地区资源有限。就自然资源来说,中国人均农业资源和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而陕西省关中地区位于西部地区,受地理环境和较高的人口密度影响,人与资源的关系更为紧张。因此,以陕西省关中为例研究乡村区域资源经济承载力,即分析当前乡村人与资源的关系,对乡村进一步发展的路径探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针对上述问题,以及目前从资源经济属性和乡村的角度研究资源经济承载力的研究较少的现象,本文首先在参考国内外资源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的概念和构成。其次,依据概念和构成,本文构建了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的测算模型,选择陕西省关中区域作为研究区域,并利用多源数据,以县域为研究尺度,测算研究区域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区域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区域资源经济承载力的相关关系。最后,提出了通过提高资源经济承载力以缓解乡村人地矛盾的路径。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
1)提出了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的概念和构成
本文提出的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区域农村居民运用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的得到经济收益,在满足农村居民一定物质文化需求的收入水平下所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相应的,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由两部分构成,自然资源经济承载力和资本资源经济承载力。
2)陕西省关中地区各县乡村资源经承载力差异较大但普遍较低
依据本文构建的测算模型测算所得研究区——陕西省关中地区各县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差异较大,同时,农村现有常住人口或多或少都超过县域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
3)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与实际人口耦合度差异较大,且大部分县属于较高耦合度较高承载力类型和较低耦合度较高承载力两种类型。
本文以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与实际人口差距反映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与乡村现有人口的耦合度,并根据耦合度的特征将乡村地区分别分为四种类型。由此发现大部分地区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与乡村现有人口的耦合度相对不好,且大部分县属于较高耦合度较高承载力类型和较低耦合度较高承载力两种类型。
4)提高乡村资源的数量和利用效率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化是缓解乡村人与资源的矛盾以促进乡村进一步发展的有效路径
本文分析了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从资源的数量以及资源的质量和利用方式两个维度分析得出相关要素对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有较强的正向作用,因此在当前乡村资源对区域的承载能力不足下缓解乡村人与资源矛盾以实现乡村进一步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就是需要提高乡村资源的数量和利用效率,来提高乡村资源带来的经济收益。在短期内我们不但要提升农业生产经济效率,更要鼓励有能力的农村居民走出去,离开土地,实现非农化,更快更有效的提高其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我国乡村地区资源有限。就自然资源来说,中国人均农业资源和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而陕西省关中地区位于西部地区,受地理环境和较高的人口密度影响,人与资源的关系更为紧张。因此,以陕西省关中为例研究乡村区域资源经济承载力,即分析当前乡村人与资源的关系,对乡村进一步发展的路径探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针对上述问题,以及目前从资源经济属性和乡村的角度研究资源经济承载力的研究较少的现象,本文首先在参考国内外资源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的概念和构成。其次,依据概念和构成,本文构建了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的测算模型,选择陕西省关中区域作为研究区域,并利用多源数据,以县域为研究尺度,测算研究区域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区域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区域资源经济承载力的相关关系。最后,提出了通过提高资源经济承载力以缓解乡村人地矛盾的路径。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
1)提出了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的概念和构成
本文提出的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区域农村居民运用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的得到经济收益,在满足农村居民一定物质文化需求的收入水平下所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相应的,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由两部分构成,自然资源经济承载力和资本资源经济承载力。
2)陕西省关中地区各县乡村资源经承载力差异较大但普遍较低
依据本文构建的测算模型测算所得研究区——陕西省关中地区各县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差异较大,同时,农村现有常住人口或多或少都超过县域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
3)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与实际人口耦合度差异较大,且大部分县属于较高耦合度较高承载力类型和较低耦合度较高承载力两种类型。
本文以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与实际人口差距反映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与乡村现有人口的耦合度,并根据耦合度的特征将乡村地区分别分为四种类型。由此发现大部分地区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与乡村现有人口的耦合度相对不好,且大部分县属于较高耦合度较高承载力类型和较低耦合度较高承载力两种类型。
4)提高乡村资源的数量和利用效率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化是缓解乡村人与资源的矛盾以促进乡村进一步发展的有效路径
本文分析了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从资源的数量以及资源的质量和利用方式两个维度分析得出相关要素对乡村资源经济承载力有较强的正向作用,因此在当前乡村资源对区域的承载能力不足下缓解乡村人与资源矛盾以实现乡村进一步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就是需要提高乡村资源的数量和利用效率,来提高乡村资源带来的经济收益。在短期内我们不但要提升农业生产经济效率,更要鼓励有能力的农村居民走出去,离开土地,实现非农化,更快更有效的提高其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