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的国际比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基于PISA2018数据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wei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从提升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强化本国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纷纷开展教育改革,并将改革成果融入人才培养实践。中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的任务也被推上新的日程。目前看来,国外对教育公平的研究和关注较早,虽然其中有涉及中国的部分,但缺乏针对中国的系统全面的描述研究和探索。我国结合PISA数据对教育公平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完善我国教育公平现状研究理论及在学生层面探究影响他们感知公平的因素。
  本研究基于28个国家的PISA数据,借助R.2.15.3,SPSSstatitics22等统计软件,综合使用文献分析法、描述性研究法、多元逻辑回归法等对他们的教育公平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描述,包括各国学生在每个维度上的表现差异,尤其是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平均的比较。除了在宏观层面上对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的现况进行分析研究,还在学生层面探究影响学生感知公平的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本研究发现:
  (1)在教育结果的平等这一维度上,中国是国际上是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数学、阅读和科学这三个领域在高端和低端都基本上实现了平等,即在三个领域中没有达到二级精熟度水平的学生比例都低于亚太经合组织国家平均,且成绩的90%分位数与50%分位数的差和50%分位数与10%分位数的差均小于OECD平均。在这三个科目比较起来,阅读的高端差距较大。
  (2)假设存在线性关系,中国四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只能解释阅读,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成果的12.6%,9.7%和10.8%,与OECD平均的12%,13.5%和12.8%相差无几。但与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有较大差距。
  (3)在中国的四个省市,大约10%的弱势学生在阅读方面达到了5级及以上水平而有优势的学生达到这一水平的比例是前者的四倍。这表明,即使在表现很好的学校系统中,社会不平等也可能会持续下去。然而贫困不是命运,适应性强的学生指在ESCS指数上位于底部1/4,成绩排名在最高1/4的学生,这类学生的比例在中国四省市为11.7%,亚太经合组织国家平均为11.3%。
  (4)几乎所有国家的弱势学校的校长比优势学校的校长更有可能报告说他们的学校提供教学的能力受到了教育资源短缺和教育人员短缺的阻碍。中国在教育资源短缺指数和教育人员短缺指数上与OECD无太大差异,但是参与测试的大部分国家的这两个指数在优势劣势学校的差异显著,导致OECD平均的指数差异也显著。
  (5)学生个体层面感知到的公平程度对学生成绩影响较小。女生较男生来说更容易感受到没有被公平对待,社经地位越高的学生越容易感受到公平。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反贫困是世界各国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它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政治问题。我国计划于2020年按现行脱贫标准完成全面脱贫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宏伟目标。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属于广东粤北少数民族聚集地,是集“老、少、边、山、穷”于一身的重点扶贫地区之一,其致贫原因复杂,扶贫难度大。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作为我国精准扶贫创新工程之一。国家近年来多次强调电
在20世纪30年代,贺麟有感于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面临的危机,从而创立了“新心学”思想体系,成为现代新儒学早期的倡导者之一。贺麟的“新心学”思想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儒学和西方哲学思想,是中国的陆王心学与西方的新黑格尔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新心学”思想体系的特点之一,就是调合中西文化的对立面,使之融会合一。  贺麟“新心学”思想的理论构成包括四方面的内容,首先介绍了儒家思想新开展的三条途径;其次,贺麟通过两
学位
演化经济学家们认为制度是演化的结果,但他们的讨论往往只局限在惯例等非正式制度之中;新制度经济学家们从利益最大化、降低交易费用等角度出发,对制度变迁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但却忽略了制度变迁中权力结构的作用;公共选择学派的观点则正好相反。他们共同的问题是:都仅仅分析制度变迁某一方面的原因或者过于概括,都不能完整而详细的解释制度变迁的整体过程。经济学家们需要和能够分析制度变迁是基于两个假定:制度是稀缺的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经济活动对大自然的过渡干预,导致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生态系统逐渐衰退。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不断探索生态系统的修复办法,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因此,党中央部署开展国家公园试点,这是对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和加快生态修复的最大机遇,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祁连山作为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试点之一,其生态
学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本质是要增强知识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技术创新并不是独立的生产要素,它作用于生产是通过内生性地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实现的,但技术进步并不必然同步提高所有要素的生产效率,即技术进步存在偏向性。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收入份额的关系,但是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并不清楚,且当技术进步分别偏向资本与偏向劳动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及投资渠道中介效应的强弱是否会
学位
资源约束、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其根源在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外部环境投入而忽视了资源循环利用、充分利用,造成环境压力。仅凭政府之力治理环境问题势单力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绿色金融资金融通、资源配置、风险管控、信息提供等功能作用助力环保产业才是缓解外部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从理论上分析绿色金融的内生性、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通过把绿色金融引入内生增长
学位
金融业作为各国持久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是判断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准。改革开放四十二年以来,我国综合实力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占据重要地位,这与金融市场日趋完善密不可分。但是,在经济形势蒸蒸日上的大背景下,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致使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开,影响到国家经济发展质量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矛盾。因此金融非均衡发展成为城乡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