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引致的猪链球菌病主要发生在我国,国外报道较少。该菌可引起牛、马的子宫内膜炎,流产,牛乳腺炎,猪的化脓性关节炎和败血症。它的致病因子包括非抗原性的透明质酸荚膜、透明质酸、链溶素O、链激酶、IgG Fc受体蛋白、肽聚糖和类M蛋白。在这些毒力因子中,最重要的是类M蛋白。它不但具有抗吞噬作用,而且还是链球菌良好的免疫原。所以它一直是研制链球菌疫苗的焦点。国内外迄今尚无理想的猪链球菌病疫苗。本试验的宗旨是从我国具体情况出发,研制安全高效、针对性强的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蛋白的亚单位疫苗。 要研制疫苗,良好的免疫原是关键。为此,本文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用热酸法提取了马链球菌兽疫亚种中国株ATCC35246的类M蛋白,并克隆表达了ATCC35246类M蛋白位于胞外的、保守的抗原表位。再将热酸提取的类M蛋白、重组表达的类M蛋白和灭活的ATCC35246全菌分别免疫小鼠,通过对小鼠的保护率筛选出热酸提取的类M蛋白免疫原性最好。 亚单位疫苗由于仅含保护性免疫所需要的抗原,抗原表位不够丰富,免疫原性往往较弱,一般使用佐剂来弥补。为提高类M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将热酸提取的类M蛋白于铝胶、CpG和ISA206佐剂配合,免疫小鼠,拟筛选出免疫增强效果最好的一种佐剂。试验结果显示ISA206佐剂能激发快速长期的免疫反应,抗体效价高,而且对小鼠的刺激性弱,显示出该佐剂有望与类M蛋白亚单位疫苗配合,用于预防猪链球菌病。 为进一步了解类M蛋白的致病机制,本文以通用的HEp-2细胞为模型,研究了ATCC35246类M蛋白的粘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类M蛋白是ATCC35246株的粘附素之一,它可能是以N末端与HEp-2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热酸提取的类M蛋白要比重组表达的类M蛋白对细菌粘附细胞的抑制作用要强,但两者都不能完全抑制粘附,显示链球菌还有其它有待发现的粘附机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