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格尔继承并进一步发挥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中的人本主义精神。和康德、费希特、谢林一样,黑格尔也把人看作是一个纯粹的精神性实体即所指“自我意识”,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自由,并竭力通过片面膨胀人的精神的能动性来提高人的地位。黑格尔的唯心论的人本主义的特色在于,把自我意识客体化为宇宙万物的实体,也即所谓“绝对理念”,并且把“绝对理念”理解为能动地创造万物的主体。如果说,在康德那里,“至善”还需要借助于一个超人的上帝才能实现的理;那么,在黑格尔这里,“绝对理念”本身就是一个理解自己、实现自己的万能的上帝。康德把上帝视为道德上的假设,黑格尔则把宗教、信仰贬为“绝对理念”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和传统神学相对立,黑格尔坚持哲学高于宗教,法律高于教条,国家高于教会。他不是从宗教的立场来理解人而是从“绝对理念”出发,实即从人的立场去解释宗教。黑格尔的这种思路为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进一步批判神学提出一个方向。然而,黑格尔的人本主义是唯心论。这就决定了他对神学的批判是不可能彻底。他在批判神学的同时又为神学留地盘,反复声称他的哲学和基督教精神的一致。他的那个脱离了人脑的“绝对理念”在理论上也为上帝留下了避难的场所。 黑格尔是一位唯心主义辩证的可知论者。他的思维和存在同一性学说的基础,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理念”论,其方法则是辩证法。从唯心主义出发,深入发挥辩证思维方法,同时又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加强他的唯心主义,以论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世界的可知性。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他的唯心主义又是辩证的。然而,在黑格尔哲学中,唯心主义和辩证法之间存在着矛盾,本质上革命的辩证思维方法往往为他的唯心主义体系所窒息。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黑格尔那里,“方法为迎合体系就不得不背叛自己”。深入揭示黑格尔哲学中唯心主义体系和辩证法之间的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对于正确理解黑格尔哲学,批判地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十分重要的。 黑格尔哲学包含着深刻的革命精神和丰富的科学内容。但是这位哲学巨人的脑后始终拖着一根庸人的辫子。他往往借助于迂腐晦涩的言词来隐藏革命。他的哲学的科学内容也往往为他的唯心主义的强制结构所遮掩。恩格斯指出,黑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