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中非弹性散射效应增益谱操控与应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激布里渊散射(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和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同属非弹性散射,是光纤中一类重要的非线性效应。它们均跟泵浦光子、斯托克斯(Stokes)光子以及声学或光学声子之间的互作用过程有关。对相应的斯托克斯光子增益谱特性进行操控,可实现窄带滤波、应变传感、信号放大等重要功能。本论文针对SBS和SRS效应增益谱操控方法及应用展开了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了光纤中非弹性散射效应的物理过程,给出了描述SBS和SRS效应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光模声模激励与耦合以及泵浦光子、斯托克斯光子和声学或光学声子之间互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模式本征方程和耦合振幅方程相应的数值求解方法。(2)针对窄带光学滤波器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单峰、窄带宽、高增益的SBS效应增益谱操控方法,设计了一种锗氟共掺、折射率下陷包层结构的高布里渊增益光纤,仿真分析了光纤几何结构、掺杂类型和掺杂浓度对SBS增益谱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高布里渊增益光纤的幅频响应呈现单通带的特点,当信号光功率为-40d Bm时,增益谱的-3 d B带宽为17 MHz、隔离度优于45 d B。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高布里渊增益光纤的光谱分析系统,分辨率高达0.1 pm,比传统光栅光谱分析系统分辨率提高了近200倍。(3)针对三维曲线重构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多峰SBS效应增益谱操控方法,仿真分析了光纤几何结构、掺杂浓度对增益谱特性以及温度应变传感性能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形变应变映射关系和旋转最小框架法的三维曲线重构数学模型,研究了三维圆柱螺旋线和二维U型曲线的重构效果,讨论了影响重构精度的因素,验证了该模型在具有拐点的曲线重构时的有效性。实验研究表明:采用上述模型、基于多芯光纤中SBS效应,对半径为5.2 cm、螺距为6 cm、长度为1.7 m的圆柱螺旋线进行重构时,相对误差为1.3%。(4)针对拉曼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高增益SRS效应增益谱的操控方法,设计了一种锗氟共掺、阶跃折射率下陷包层的高拉曼增益光纤,仿真分析了光纤几何结构、掺杂类型和掺杂浓度对SRS增益谱特性的影响,同时构建特殊的声波导结构优化了该光纤的布里渊阈值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阻炉化学气相沉积(Furnac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FCVD)工艺制备得到了高拉曼增益光纤。第三方测试结果表明:该光纤的拉曼增益系数为3.64(W·km)-1,布里渊阈值为15.21 d Bm,光纤损耗为0.675 d B/km。
其他文献
多视角立体重建是机器视觉领域重要且基础的研究课题,在测绘、工程建设、自动驾驶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领域对多视角立体重建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而现有的多视角立体重建方法难以有效地对弱纹理、镜面与反射等重建困难区域进行建模。因此,如何提升多视角立体重建性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机器学习在众多视觉任务上表现出色,利用机器学习来提升多视角立体重建性能也成为
目的:近年来,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CB)、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肿瘤疫苗、细胞因子等技术的发展推进了癌症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然而,仅有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表现出持久响应,且单一的免疫疗法通常收效甚微。免疫疗法与化学疗法联用是提高和优化免疫治疗效果的可行策略,而合适的高效药物递送系统可进一步增强化疗免疫联合抗肿瘤效果。因此,为了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或防止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我们分别针对皮下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晶体管的数字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随着摩尔定律即将走到尽头,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系统日益难以满足当今数据密集计算任务的计算需求。基于忆阻器的神经形态计算,以其能够在存储数据的地方进行计算的能力,和便于实现脑启发式的神经网络算法的优势,被视为一个很有前景的替代计算方案。但忆阻器的性能缺陷仍然是制约其应用的一大因素,包括难以控制的随机
针对机器人行走机构的防护装置,介绍了一种适用于高速、大行程焊接机器人行走机构的改进结构,大幅降低了防护方面的使用及维护成本。机器人运行精度是焊接机器人机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它直接影响机器人的工作性能。因此,从设备结构变形控制及控制系统程序优化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减小设备结构变形和优化机器人控制系统程序,以达到提高机器人运行精度的效果。
背景:成年心肌细胞有限的自我更新能力,不足以弥补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丢失,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促进内源性心肌细胞增殖,以补充丢失的心肌细胞,从而挽救心功能,被认为可能是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最有前景的手段。小鼠心脏在出生后拥有短暂的损伤后再生能力,但这种再生潜能在出生后7天消失。出生后伴随再生能力丢失,心肌细胞代谢模式发生转变,糖酵解下调,有氧代谢上调,这被认为是引起心肌细胞细胞周期停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强非线性、惯量变化大、多领域耦合的复杂系统,实现工业机器人高速高精运动控制十分困难。基于逆动力学的前馈控制被普遍认为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机器人的非线性时变特性,有效提高机器人高速情况下的动态控制品质。然而关于这种控制方法的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1)机器人动力学特性复杂,对其进行分析建模尚缺乏简洁高效的数学手段支持,导致其建模及计算效率低下;2)面向控制的机器人逆动力学建模首先需要求
目的:研究系膜外胃癌的术前识别方法,并筛选其相关危险因素,延伸膜解剖理论范畴。方法:通过收集临床标本,使用HE染色、Masson染色方法,研究“运动”或“搏动”性的器官及组织的系膜结构特点,延伸膜解剖理论范畴。分离胃系膜的“第V转移灶”,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参照Koch法则原理,反复进行腹腔成瘤,证实“第V转移细胞”是术后腹膜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出促进肿瘤细胞突破胃系膜结构的相关
第一部分糖尿病足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液中外泌体的分离和功能验证目的: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型纳米级生物材料和药物载体,其对体内生物学行为的调节作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糖尿病创面迁延不愈,对患者造成很大影响,是临床上常见的难题之一。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富含外泌体,通过对血液中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将为治疗难愈性的糖尿病创面提供崭新的思路。方法:使用超速离心的方法提取两组患者血液中的外泌体,使用透射电
钙钛矿纳米材料由于具有高的荧光量子产率(PLQY)和色纯度,窄的发射峰以及发光波长在可见光区域可调节等优点,在发光二极管(LED)照明和显示等领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然而,由于钙钛矿材料对温度、水、光照以及热的极度敏感,易发生分解,这种结构的不稳定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的应用。因此,要实现钙钛矿未来在照明和显示等领域的实际应用,解决其稳定性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本论文主要围绕钙钛矿纳米材料的稳定性,从其生长
三维电子气在量子极限以外的行为是凝聚态物理中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当电子被局域在最低的朗道能级时,原本在单粒子模型中可以被忽略的库仑相互作用,此时会对电子气的行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导致很多新型量子物态的出现。作为典型的半金属,石墨、铋及其锑掺杂的合金具有很小的载流子浓度,较低的磁场就能将整个电子系统局域到最低的朗道能级,从而达到量子极限。因此,这两类半金属是研究强磁场下三维电子气的理想材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