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强非线性、惯量变化大、多领域耦合的复杂系统,实现工业机器人高速高精运动控制十分困难。基于逆动力学的前馈控制被普遍认为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机器人的非线性时变特性,有效提高机器人高速情况下的动态控制品质。然而关于这种控制方法的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1)机器人动力学特性复杂,对其进行分析建模尚缺乏简洁高效的数学手段支持,导致其建模及计算效率低下;2)面向控制的机器人逆动力学建模首先需要求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名称:模型驱动的复杂产品系统设计方法研究(编号:2019YFB17065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强非线性、惯量变化大、多领域耦合的复杂系统,实现工业机器人高速高精运动控制十分困难。基于逆动力学的前馈控制被普遍认为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机器人的非线性时变特性,有效提高机器人高速情况下的动态控制品质。然而关于这种控制方法的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1)机器人动力学特性复杂,对其进行分析建模尚缺乏简洁高效的数学手段支持,导致其建模及计算效率低下;2)面向控制的机器人逆动力学建模首先需要求各关节运动学量高阶导的解析解,常规数值差分计算会引入较大偏差;3)不精确的逆动力学模型对机器人控制性能有显著影响,传统逆动力学前馈控制的设计及验证方法需要改进。结合上述问题,本文针对串联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研究基于李群李代数的机器人逆动力学建模理论及前馈控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研究了面向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的李群李代数基础理论,并推导出了相关推论。将相关理论与推论应用于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建模,相较于传统D-H参数法,建模计算过程更为高效,方程形式更为简洁。通过推导获得了一种新的参数线性化形式的动力学方程表达式,并基于该形式的动力学方程,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学习的参数辨识框架,通过仿真初步验证了该参数辨识框架的可行性。提出了面向控制的刚体机器人逆动力学计算方法以及基于混合逆动力学模型的前馈控制方法。基于指数积公式推导出机器人雅克比矩阵,获得一种递推形式的雅克比矩阵的一阶导计算方法,可应用于关节位移一阶及二阶导的解析计算,为刚体机器人逆动力学的精确计算提供有效支撑。为降低逆动力学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和非参数不确定性对控制性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基于“机理-数据”混合逆动力学模型的前馈控制方法。通过仿真及实验分析,验证了机器人逆动力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显著提高机器人的轨迹跟踪精度。在刚体机器人逆动力学计算以及前馈控制方法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考虑关节柔性的机器人逆动力学计算方法以及前馈控制方法。推导出一种递推形式的雅克比矩阵高阶导计算方法,并应用于机器人各关节运动学量高阶导的计算。应用李群伴随映射相关推论,简化了柔性关节机器人逆动力学推导计算过程,得到了一种计算效率更高且易于编程实现的递推形式柔性关节机器人逆动力学模型。为降低动力学机理模型的不精确性对控制性能的影响,提出基于“机理-数据”混合逆动力学模型的柔性关节机器人前馈控制方法。通过数值仿真计算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柔性关节机器人逆动力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以及基于混合逆动力学模型的柔性关节机器人前馈控制方法的优越性。建立了更为完善和有效的机器人多领域系统综合模型,为机器人控制算法的虚拟验证提供可靠数字化分析手段。针对工业机器人多领域耦合特性,研究了机器人多领域系统的层次递进建模方法,构建了机器人多领域仿真分析平台。以某型号重载机器人为例,建立其多领域系统模型,并对不同控制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机理-数据”混合逆动力学模型的前馈控制方法能显著提高机器人轨迹跟踪精度,降低逆动力学模型不精确性对控制性能的影响。最后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机器人逆动力学计算方法以及机器人多领域系统综合模型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相比于传统固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因其激光效率高、易于热管理、光束质量好、结构紧凑、不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等优势,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并得到了飞速发展。工作在人眼安全波段范围内的掺铥光纤激光器在国防军事、航天航空、生物医疗、材料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是中红外超连续谱光源、光参量振荡器、掺钬光纤激光器的良好泵源。然而,与国外相比,国内高功率掺铥光纤激光器的发展相对较慢,且掺铥光纤长期
近年来,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型化的无人机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估计是支持无人机智能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以光学传感为主的室内微型无人机状态估计依然面临着环境多样性的挑战,易受到光照、纹理、烟雾等环境因素的干扰。为此,本论文提出以无线信号为环境感知媒介的新型轻量级状态估计技术。较大波长的无线信号能够绕射、反射、穿透障碍物,不受光学条件限制,能提高状态估计的鲁棒性。融合无线信号感
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温度及其分布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加工质量以及刀具的使用寿命,但由于狭小的切削区域存在着恶劣的切削环境(大应变/应力、陡峭的温度梯度),使得现有的测温手段很难接近切削区域并实现切削区域的原位温度测量。因此,开发以高时空分辨率、测温准确及原位测量为目标的切削测温方法成为了现阶段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本文针对切削温度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开发了切削区域的原位温度测量方法,并围绕切削温度对刀具
背景与目的: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在时间上或方法上采取不当的干预都可能导致不良的预后。细胞周期是细胞复制和发挥功能必不可少的复杂序列事件,其畸变已被认为是癌症发生的标志之一。目前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PD)
压电执行器能够提供快速和超高精度的机械位移,在微电子、光电子、航空航天和精密制造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内部结构因素,压电陶瓷的应变存在迟滞(Hysteresis)和非线性。位移变化由于跟不上输入电压的变化产生滞后,从而限制了压电执行器的精度和速度。商业化PZT陶瓷执行器的应变迟滞通常在10%–15%之间。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文制备了压电执行器用织构化(1-x)Pb(Mg1/2Nb2/3)
多视角立体重建是机器视觉领域重要且基础的研究课题,在测绘、工程建设、自动驾驶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领域对多视角立体重建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而现有的多视角立体重建方法难以有效地对弱纹理、镜面与反射等重建困难区域进行建模。因此,如何提升多视角立体重建性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机器学习在众多视觉任务上表现出色,利用机器学习来提升多视角立体重建性能也成为
目的:近年来,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CB)、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肿瘤疫苗、细胞因子等技术的发展推进了癌症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然而,仅有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表现出持久响应,且单一的免疫疗法通常收效甚微。免疫疗法与化学疗法联用是提高和优化免疫治疗效果的可行策略,而合适的高效药物递送系统可进一步增强化疗免疫联合抗肿瘤效果。因此,为了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或防止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我们分别针对皮下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晶体管的数字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随着摩尔定律即将走到尽头,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系统日益难以满足当今数据密集计算任务的计算需求。基于忆阻器的神经形态计算,以其能够在存储数据的地方进行计算的能力,和便于实现脑启发式的神经网络算法的优势,被视为一个很有前景的替代计算方案。但忆阻器的性能缺陷仍然是制约其应用的一大因素,包括难以控制的随机
针对机器人行走机构的防护装置,介绍了一种适用于高速、大行程焊接机器人行走机构的改进结构,大幅降低了防护方面的使用及维护成本。机器人运行精度是焊接机器人机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它直接影响机器人的工作性能。因此,从设备结构变形控制及控制系统程序优化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减小设备结构变形和优化机器人控制系统程序,以达到提高机器人运行精度的效果。
背景:成年心肌细胞有限的自我更新能力,不足以弥补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丢失,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促进内源性心肌细胞增殖,以补充丢失的心肌细胞,从而挽救心功能,被认为可能是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最有前景的手段。小鼠心脏在出生后拥有短暂的损伤后再生能力,但这种再生潜能在出生后7天消失。出生后伴随再生能力丢失,心肌细胞代谢模式发生转变,糖酵解下调,有氧代谢上调,这被认为是引起心肌细胞细胞周期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