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膜外胃癌术前识别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mily2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系膜外胃癌的术前识别方法,并筛选其相关危险因素,延伸膜解剖理论范畴。方法:通过收集临床标本,使用HE染色、Masson染色方法,研究“运动”或“搏动”性的器官及组织的系膜结构特点,延伸膜解剖理论范畴。分离胃系膜的“第V转移灶”,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参照Koch法则原理,反复进行腹腔成瘤,证实“第V转移细胞”是术后腹膜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出促进肿瘤细胞突破胃系膜结构的相关蛋白编码基因,对其进行多组学分析。收集胃癌病人术前原始CT影像图片,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新的可用于术前预测系膜外胃癌的网页版列线图模型,帮助临床医生术前判断系膜外胃癌,制定治疗方案。结果:甲状腺内层及外层系膜均为筋膜。食管上段及中段的系膜为筋膜,下段的系膜为浆膜。血管鞘外包膜组织为筋膜。胃及阑尾的最外层系膜均为浆膜,富含间皮细胞,其下方为筋膜及脂肪细胞。胃系膜的“第V转移灶”分离出的“第V转移细胞”可以稳定成瘤,经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其为肿瘤细胞。通过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筛选到5个促进肿瘤细胞突破胃系膜结构的蛋白编码基因(AMIGO2、COL10A1、GGT5、NOX4、VCAN),且其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肿瘤微环境、肿瘤干细胞指数等多组学指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网页版的预测模型中最终纳入10个影像组学标签和一个临床指标。训练组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940(95%CI:0.915-0.965),验证组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920(95%CI:0.870-0.970),总体病人组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931(95%CI:0.908-0.954)。影像组学加临床指标模型预测能力明显优于传统临床指标模型。结论:不同位置器官或组织的系膜结构不同,“运动”或“搏动”性的器官及组织的筋膜具有可剥离性。膜解剖理论中具有可剥离的系膜结构除了浆膜外还应该包括部分位置的筋膜。“第V转移细胞”明确存在,并可稳定成瘤,是导致术后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AMIGO2、COL10A1、GGT5、NOX4和VCAN基因高表达的胃癌病人,肿瘤浸润深度明显增加,更容易突破胃系膜结构。该网页版预测模型(网址:https://hrw-doctor.shinyapps.io/Dyn Nomapp/)术前可以很好的判断系膜外胃癌,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型化的无人机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估计是支持无人机智能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以光学传感为主的室内微型无人机状态估计依然面临着环境多样性的挑战,易受到光照、纹理、烟雾等环境因素的干扰。为此,本论文提出以无线信号为环境感知媒介的新型轻量级状态估计技术。较大波长的无线信号能够绕射、反射、穿透障碍物,不受光学条件限制,能提高状态估计的鲁棒性。融合无线信号感
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温度及其分布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加工质量以及刀具的使用寿命,但由于狭小的切削区域存在着恶劣的切削环境(大应变/应力、陡峭的温度梯度),使得现有的测温手段很难接近切削区域并实现切削区域的原位温度测量。因此,开发以高时空分辨率、测温准确及原位测量为目标的切削测温方法成为了现阶段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本文针对切削温度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开发了切削区域的原位温度测量方法,并围绕切削温度对刀具
背景与目的: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在时间上或方法上采取不当的干预都可能导致不良的预后。细胞周期是细胞复制和发挥功能必不可少的复杂序列事件,其畸变已被认为是癌症发生的标志之一。目前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PD)
压电执行器能够提供快速和超高精度的机械位移,在微电子、光电子、航空航天和精密制造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内部结构因素,压电陶瓷的应变存在迟滞(Hysteresis)和非线性。位移变化由于跟不上输入电压的变化产生滞后,从而限制了压电执行器的精度和速度。商业化PZT陶瓷执行器的应变迟滞通常在10%–15%之间。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文制备了压电执行器用织构化(1-x)Pb(Mg1/2Nb2/3)
多视角立体重建是机器视觉领域重要且基础的研究课题,在测绘、工程建设、自动驾驶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领域对多视角立体重建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而现有的多视角立体重建方法难以有效地对弱纹理、镜面与反射等重建困难区域进行建模。因此,如何提升多视角立体重建性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机器学习在众多视觉任务上表现出色,利用机器学习来提升多视角立体重建性能也成为
目的:近年来,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CB)、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肿瘤疫苗、细胞因子等技术的发展推进了癌症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然而,仅有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表现出持久响应,且单一的免疫疗法通常收效甚微。免疫疗法与化学疗法联用是提高和优化免疫治疗效果的可行策略,而合适的高效药物递送系统可进一步增强化疗免疫联合抗肿瘤效果。因此,为了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或防止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我们分别针对皮下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晶体管的数字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随着摩尔定律即将走到尽头,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系统日益难以满足当今数据密集计算任务的计算需求。基于忆阻器的神经形态计算,以其能够在存储数据的地方进行计算的能力,和便于实现脑启发式的神经网络算法的优势,被视为一个很有前景的替代计算方案。但忆阻器的性能缺陷仍然是制约其应用的一大因素,包括难以控制的随机
针对机器人行走机构的防护装置,介绍了一种适用于高速、大行程焊接机器人行走机构的改进结构,大幅降低了防护方面的使用及维护成本。机器人运行精度是焊接机器人机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它直接影响机器人的工作性能。因此,从设备结构变形控制及控制系统程序优化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减小设备结构变形和优化机器人控制系统程序,以达到提高机器人运行精度的效果。
背景:成年心肌细胞有限的自我更新能力,不足以弥补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丢失,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促进内源性心肌细胞增殖,以补充丢失的心肌细胞,从而挽救心功能,被认为可能是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最有前景的手段。小鼠心脏在出生后拥有短暂的损伤后再生能力,但这种再生潜能在出生后7天消失。出生后伴随再生能力丢失,心肌细胞代谢模式发生转变,糖酵解下调,有氧代谢上调,这被认为是引起心肌细胞细胞周期停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强非线性、惯量变化大、多领域耦合的复杂系统,实现工业机器人高速高精运动控制十分困难。基于逆动力学的前馈控制被普遍认为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机器人的非线性时变特性,有效提高机器人高速情况下的动态控制品质。然而关于这种控制方法的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1)机器人动力学特性复杂,对其进行分析建模尚缺乏简洁高效的数学手段支持,导致其建模及计算效率低下;2)面向控制的机器人逆动力学建模首先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