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通过对三亚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需要与利用和医疗保障等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群之间存在的非均等化问题,提出促进三亚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性建议。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选取三亚市市区全部公立医院(4家)和乡镇卫生院(11家)进行医疗机构情况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城市和农村各抽取180户居民进行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调查;对三亚市卫生局医政主管领导、市属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进行访谈。
研究内容包括:1、城乡医疗机构的现况;2、农村不同区域乡镇卫生院的现况;3、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4、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运行情况;5、促进三亚市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焦点访谈法。所有定量资料采用excel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一般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等。
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
1、城乡之间医疗机构的现况比较(1)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城乡之间每千人口各类卫生技术人员拥有量存在极大差距,而且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按当年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计算,2005~2007年,三亚市城市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拥有量分别是7.86人、8.13人、9.20人,与农村的差距从8.0倍增长到8.7倍;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拥有量分别是3.55人、3.70人、4.34人,与农村的差距从13.1倍增长到13.5倍;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拥有量分别是2.76人、2.82人、3.08人,与农村的差距从7.1倍增长到8.1倍。
2005~2007年三亚市城乡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化,但市区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以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高于农村卫生院(以高中/中专低学历为主),职称结构(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1:3.2:6.7)比农村卫生院(中、初级职称比例为1:9.5)较合理。
(2)基础设施配备情况与2005年相比,2007年三亚市11家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年均增长率为8.4%,万元以上设备数量年均增长率为35.6%,建筑总面积年均增长率为10.5%,业务用房面积年均增长率为15.9%,以上各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市区4家公立医院。但城乡医疗机构物力资源的差距仍比较大。2007年三亚市城市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约为6.0张,农村每千人口拥有的床位数只有0.6张,仅是城市水平的十分之一;市区4家公立医院平均每家机构拥有万元以上设备的数量为184.5台,11家乡镇卫生院平均每家机构仅有4.2台,两者相差43倍。市区4家公立医院平均每床业务用房面积(77.2平方米)低于乡镇卫生院(86.5平方米),但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中危房面积比例(12.9%)明显高于市区医院(1.4%)。
(3)经济运行情况近三年,城乡医疗机构均得到了政府财政不断加强的投入,但政府投入重点偏向城市。三亚市市区4家公立医院获得各级财政补助由2005年的2499.4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5807.5万元,年均增长52.4%,11家乡镇卫生院获得的各级财政补助由2005年的625.6万元上升到2007年的1032.1万元,年均增长28.4%。按当年年末常住人口计算,2005~2007年城市人均财政补助分别是145.0元、267.3元、323.3元,农村人均财政补助分别是17.8元、16.9元、27.9元,城市人均财政补助远高于农村,而且两者的差距从7.1倍扩大到10.6倍。
(4)服务开展情况2007年11家乡镇卫生院门诊和住院业务总量(门急诊诊疗人次数323406人次、出院人次数7606人次)远远低于市区4家公立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数879025人次、出院人次数26816人次),但乡镇卫生院医生人均业务量高于市区公立医院,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医生全年接诊门急诊病人2293.7人次、承担出院病人53.9人次,而平均每个公立医院医生全年接诊门急诊病人1586.7人次、承担出院病人48.4人次。
城乡医疗机构病床利用效率均较低,2007年市区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为63.3%,病床周转次数为24.6次,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均为66.1%,病床周转次数为33.4次。
2007年,市区4家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93.4元,次均住院费用为4226.1元,而11家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为37.5元,次均住院费用仅为433.4元,明显低于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费用水平。
2、农村东西部地区之间乡镇卫生院的现况比较三亚市农村东部地区包括两个乡镇,设有4家乡镇卫生院,西部地区包括四个乡镇,设有7家乡镇卫生院。
(1)人力资源情况2007年,三亚市东部地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8人、执业(助理)医师0.56人、注册护士0.48人,均约是西部地区的1.4倍。虽然东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配备比西部地区多,但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结构劣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为24.0%,高中/中专以下学历人员比例为76.0%,而西部地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为32.5%,高中/中专以下学历人员比例为67.5%;东部地区中、初级职称人员比例为1:11.0,西部地区则为1:8.5。
(2)物力、财力资源情况三亚市东部地区乡镇卫生院物力、财力资源较西部地区丰富。2007年,三亚市东部地区平均每家乡镇卫生院资产总值386.3万元,固定资产值242.9万元,拥有万元以上设备3.0台,业务用房1736.0平方米,而西部地区平均每家乡镇卫生院资产总值309.7万元,固定资产值201.9万元,拥有万元以上设备4.9台万元,业务用房1590.6平方米。但西部地区平均每家乡镇卫生院负债金额(49.9万元)和资产负债率(16.1%)明显低于东部地区(114万元,29.5%)。按当年年末常住人口计算,东部地区每千农村人口拥有床位数为0.74张,高于西部地区的0.68张,东部地区人均财政补助37.1元,高于西部地区的28.9元。
(3)服务开展情况2007年三亚市东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生门诊工作量比西部大,但住院工作量则比西部小,东部地区平均每名卫生院医生接诊门急诊病人2999.3人次,是西部地区(1905.9人次)的1.6倍,人均承担出院病人31.4人次,约为西部地区(66.4人次)的二分之一。除位于西部地区的崖城镇之外,其他乡镇卫生院的病床利用效率都很低,病床使用率低于30%,病床周转次数低于35次。
3、居民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
定性访谈结果:
1、三亚市具备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环境。
2、三亚市基本具备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经济条件。
3、目前三亚市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农村医疗服务总体能力较低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均等。
结论:
1、三亚市已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但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呈现城乡不均等,城市优于农村。
2、三亚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呈现区域不均等,东部优于西部。
3、三亚市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存在不均等,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大于城市居民,但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却低于城市居民,经济收入是影响其接受医疗服务的主要因素。
4、三亚市不同人群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均等,公务员、企事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依次降低,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还是空白。
政策建议
1、强化政府责任,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2、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实现财政支出均等化。
3、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发展,实现城乡均等化。
4、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实现不同阶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享有均等化。
5、完善现有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制,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均等化。
6、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纳入政绩考核,促进政府管理思路“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