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制语块的探讨一直是语言研究者和教育者关注的重点,原因是人们的自然话语中90%都是由固定或半固定的预制语块构成的(Altenberg,1998),而这些兼具功能和形式特征的语言结构,可以作为整体供语言学习者提取、使用。许多学者认为语言学习者对预制语块进行恰当地存储与运用,将有助于减轻其在写作时语言处理的负担,提高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及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同时增强语篇组织能力(Wray,2002;王立非、张大凤,2006)。然而现有文献表明,有关预制语块的研究多是探讨语言学习者对预制语块的运用能力与写作或英语整体水平的关系,很少涉及语言学习者对预制语块的识别能力,探究语言学习者对预制语块的识别能力与其写作水平的研究就更少了。鉴于此,本文以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预制语块识别能力与英语写作水平为研究内容,旨在为英语教师提供客观、完善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问题:1.非英语专业学生预制语块识别能力的总体情况如何?(1)英语写作成绩优者其预制语块识别能力的总体情况如何?四种不同类型的预制语块中,其最易识别的预制语块类型是什么,最不易识别的预制语块类型又是什么?(2)英语写作成绩差者其预制语块识别能力的总体情况如何?四种不同类型的预制语块中,其最易识别的预制语块类型是什么,最不易识别的预制语块类型又是什么?2.非英语专业学生预制语块识别能力与英语写作水平相关性如何?(1)英语写作成绩优者其预制语块识别能力与英语写作水平相关性如何?其对不同类型的预制语块的识别能力与英语写作水平的相关性又如何?(2)英语写作成绩差者其预制语块识别能力与英语写作水平相关性如何?其对不同类型的预制语块的识别能力与英语写作水平的相关性又如何?本研究理论框架是基于认知理论、信息处理理论以及组块理论,采用Nattinger和DeCarrico (1992)的预制语块分类标准将本研究涉及到的预制语块分成四类:聚合词、短语架构语块、句子构建语块和习俗语语块。研究设计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试卷测试为主要研究工具。研究对象为扬州大学某自然班34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收集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有以下主要发现:1、数据表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预制语块识别能力整体水平居中和偏低。同时,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预制语块识别能力是不均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最易识别SB,最不易识别IE。(1)英语写作成绩优者的预制语块识别能力整体水平居中,其最易识别PC,最不易识别IE。(2)英语写作成绩差者的预制语块识别能力整体水平偏低,其最易识别SB,最不易识别IE。2、非英语专业学生预制语块识别能力与英语写作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越高,他/她的预制语块识别能力越强。另外,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与PW, PC, SB以及IE的识别能力也呈显著正相关。(1)英语写作成绩优者预制语块识别能力与英语写作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其英语写作水平与PW, PC, SB以及的识别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2)然而,英语写作成绩差者预制语块识别能力与英语写作水平的相关性不显著。另外,其英语写作水平与PC, SB以及IE的识别能力的相关性也不显著,而其英语写作水平与PW的识别能力无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本研究对英语教学有如下启示:(1)英语教师有必要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单个词语转向预制语块,即英语教师不仅应该增强学生对预制语块的关注意识,而且要增加对预制语块的注意机会,尤其是对习俗语语块的关注与识别。(2)英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累大量的预制语块,特别是习俗语语块的积累。(3)英语教师应给予学生大量的练习来训练学生对各种类型的预制语块的灵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