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因素对早产儿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man_s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初步探讨围生期各因素对早产儿早期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早产儿免疫特点及临床防治免疫相关的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161例无任何先天性免疫缺陷和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孕母无相关严重免疫疾病且围生期资料齐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为生后24小时内采集外周静脉血,置于抗凝管内由我院中心实验室专业人员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CD3+%、CD4+%、CD8+%、CD4+/CD8+、NK%、B%)。记录所有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Apgar 1min评分、Apgar 5min评分、孕母年龄、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子痫前期、初产、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妊娠期糖尿病、孕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孕期居住地等围生期资料。先对各围生期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的围生期因素纳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干扰后以分析围生期各因素对早产儿早期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1)早产儿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在有无羊水污染、有无胎膜早破、有无妊娠期糖尿病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年龄、Apgar 5min评分与早产儿淋巴细胞百分比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胎龄与早产儿的CD4+%、CD4+/CD8+、CD8+%间回归系数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212(0.329,2.095)、0.156(0.049,0.264)、-1.434(-1.976,-0.89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出生体重与早产儿CD3+%、CD4+%、CD4+/CD8+、CD8+%间回归系数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005(0.001,0.008)、0.009(0.005,0.014)、0.001(0.000,0.001)、-0.005(-0.007,-0.002),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Apgar 1min评分与早产儿CD3+%、CD4+%、CD4+/CD8+间回归系数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432(0.286,2.577)、2.065(0.716,3.414)、0.198(0.032,0.365),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CD8+%[21.85(19.33,25.75)vs 20.60(17.05,24.85)]、NK%[5.15(2.60,9.55)vs 4.00(2.10,6.15)]、CD4+%[53.20(48.95,59.30)vs 57.70(53.00,63.35)]、CD4+/CD8+[2.46(1.91,2.88)vs2.81(2.15,3.58)]在男女性别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剖宫产早产儿与自然分娩早产儿在CD4+%[54.85(48.40,60.30)vs 57.10(51.50,63.40)]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母亲使用糖皮质激素所生早产儿与未使用激素早产儿在CD3+%[83.10(76.25,85.95)vs 77.75(71.75,83.25)]、CD8+%[22.10(18.50,28.65)vs 21.05(17.50,24.15)]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感染HBV产妇所生早产儿与未感染HBV产妇所生早产儿在CD3+%[88.20(76.30,90.80)vs 79.35(73.00,83.60)]、CD4+%[66.00(52.50,70.70)vs 55.20(49.50,60.30)]、B%[6.00(2.40,11.00)vs 9.65(7.40,13.65)]、NK%[2.20(0.90,3.50)vs 4.75(2.68,7.63)]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初产产妇所生早产儿与非初产早产儿在CD3+%[77.40(71.40,83.30)vs81.10(74.98,85.35)]、CD4+%[54.30(48.70,59.30)vs56.40(51.00,62.73)]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子痫前期母亲所生早产儿与无子痫前期母亲早产儿在NK%[5.90(2.68,13.53)vs 4.00(2.45,7.00)]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孕期居住于农村产妇所生早产儿与城市产妇所生早产儿在CD3+%[81.55(75.10,84.40)vs 77.70(71.35,84.10)]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1)控制混杂因素后,孕期居住地与早产儿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间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胎龄与早产儿CD4+%、CD8+%间回归系数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912(0.099,1.724)、-1.100(-1.796,-0.40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龄与早产儿CD4+/CD8+比值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0.05)。(3)出生体重与早产儿CD3+%、CD4+%间回归系数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004(0.001,0.008)、0.006(0.002,0.01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D8+%、CD4+/CD8+比值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0.05)。(4)Apgar 1min评分与早产儿CD3+%、CD4+%、CD4+/CD8+间回归系数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109(0.032,2.186)、1.315(0.224,2.407)、0.181(0.021,0.34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男性早产儿CD8+%、NK%、CD4+%、CD4+/CD8+与女性早产儿间比较回归系数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756(0.019,3.494)、2.131(0.642,3.620)、-3.972(-6.323,-1.621)、-0.481(-0.815,-0.14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剖宫产早产儿CD4+%与自然分娩早产儿比较回归系数及其95%的可信区间为-10.798(-14.286,-7.310),有统计学意义(P<0.05)。(7)使用糖皮质激素母亲所生早产儿CD3+%与未使用激素早产儿比较回归系数及95%的可信区间为3.733(1.407,6.060),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D8+%上的比较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0.05)。(8)孕母感染HBV所生早产儿CD4+%、B%与未感染HBV孕母所生早产儿比较回归系数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3.898(0.201,7.594)、-3.220(-5.684,-0.75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D3+%、NK%上的比较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0.05)。(9)初产孕妇所生早产儿CD3+%、CD4+%与非初产孕妇所生早产儿比较回归系数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2.916(-5.190,-0.642)、-10.869(-14.453,-7.285),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子痫前期母亲所生早产儿NK%与正常母亲所生早产儿比较回归系数及95%的可信区间为3.997(2.247,5.748),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期多种因素影响早产儿淋巴细胞的发育和分化,其中胎龄、出生体重、性别、Apgar 1min评分、分娩方式、孕母感染HBV、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子痫前期、初产是早产儿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丙烷部分氧化重整是现代工业化最成熟的制氢方法之一,丙烷在高温催化剂的催化下能发生部分氧化重整反应产生以H2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能将存在于燃料或者生物质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全固态结构电池。由于部分氧化重整放热的特性能满足SOFC高温工作的需要,现阶段对丙烷部分氧化重整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耦合应用提出了新要求,也引发了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潮。Ni-Al2O3催
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与循环寿命等方面优异的性能,使其在动力以及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领域有着极大发展前景。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受电极材料、电解液以及隔膜等因素的影响,而其中电极材料的性能则决定了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二维碳化钛(Ti3C2Tx)是一种新型的二维层状材料,具备大量的表面活性位点以及优异的电导率,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Ti3C2Tx/多孔碳纤维(PCNF)电极是利用静电纺丝技术
通用塑料的高性能化仍然是当前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的重点,也是扩大通用塑料应用范围的重要举措。聚合物的填充改性及共混改性是通用塑料高性能化的重要方法。采用高效界面相容剂和设计材料特殊的内部结构是聚合物填充改性的主要方法。界面相容性是聚合物改性通常遇到的问题,如何提高界面相容性以及泊松比与界面相容性联系仍然是聚合物改性重要的话题。负泊松比材料由于具有不同于普通材料的独特的拉胀效应,有助于制备超强超韧聚
目前,由于持续开采化石燃料导致能源短缺以及全球性气候变暖的问题备受关注;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能源利用技术,被认为是缓解该问题的有效手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绿色环保和安全的能源利用技术,可以将氢能转化为电能并且产生的副产物仅仅是水。但是由于PEMFC内部存在的水热问题会导致催化剂(CL)被腐蚀甚至是破坏等问题,从而缩短电池使用寿命并降低电池性能,这极大程度上制约
作为世界储量第二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木质素,含量仅次与纤维素,是含有丰富复杂的芳香类的化合物,木质素在生物质的领域中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有望替代化石能源以及生产芳香类化合物原料。木质素是通过自由基偶联反应由三种单体单元通过C-C和C-O键连接而聚合而成的。木质素中的C-O醚键占67-75%,其中4-O-5占木质素醚部分的4-9%,β-O-4和α-O-4分别约为45-62%和3-12%。由于木质素的
热泵、空调系统消耗了30%左右的社会总能源,如何提高空调系统能效、降低能耗是研究重点。分液冷凝技术是一种新型强化换热技术,可以在提高冷凝器换热系数的同时降低制冷剂压降,且能提高系统能效比。目前对于分液冷凝空调系统的研究,主要通过实验测试进行。本文建立分液冷凝空调系统模型,研究了分液冷凝器结构和工况变化对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分布参数法建立了分液冷凝器、蒸发器和毛细管的稳态系统仿真模型,并建立
铜由于具有良好的机械、导电、导热性能而在交通、机械及电子工业等领域应用广泛,但是技术的进步对材料的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以便能够适应苛刻的服役环境。对于铜而言,其较差的耐磨损性能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人们已经发现纳米晶铜的耐磨损性能相比粗晶铜而言有大幅提升,并对纳米晶铜的磨损特性和机理进行了研究。但是纳米晶铜作为一种新颖的材料,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其摩擦学的研究认识还不够充分,所以
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是在微尺度上对流体进行操控以实现检测分析等功能的技术,又称为微流控芯片,是当前前沿交叉学科之一。微流控芯片具有集成度高、节省试剂、可控性高、使用成本低等优点,在体外诊断、化学发光和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惯性微流控颗粒聚焦分选由于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生物适用性好等诸多优点,在细胞计数、筛选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而目前关于微流控惯性颗粒聚焦的研究还
目的: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寻找新的活性多糖对于医药领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菊糖为唯一碳源,液体发酵解淀粉芽孢杆菌并控制发酵条件,得到了三种新的多糖,对其中的一种多糖进行了结构解析和初步活性研究。方法:以菊糖作为唯一碳源发酵解淀粉芽孢杆菌,从发酵液中提取、分离纯化多糖,并进行结构表征研究,测定其生物活性。发酵条件:在28℃,用含有菊糖培养基振荡培养解淀粉芽孢杆菌72 h。分离纯化:发酵液-离心-
目的:研究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临床特点及其预后,进一步分析服用二甲双胍是否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手术后复发进展有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7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为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诊断为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其中分为66例合并T2DM的非肌层浸润性患者与同期141例不合并T2DM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非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