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教材的比较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lh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为我们的课程与教学均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方法。课程模式的变化势必要求教材做出调整。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国的化学教材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采取“一纲多本”的方式,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教材。深入研究教材,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改革。本研究从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课程观入手,结合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以及国外多个版本教材中有机化学部分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国外教材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体现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的基本观念,从官能团间的关系与转化来统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反应,使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紧扣有机化学的相关理论,构成了有机化学教材的逻辑结构。2.国外教材的共同特点之二是将教材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三者合理结合。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中体现出教材的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可读性,使教材既便于教师的教学,又便于学生的自学。3.国外教材的共同特点之三是体现出教材的教育性。教材通过巧妙的编排,引导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学习策略,客观认识有机化学对世界的贡献和不良影响,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STS理念。反映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文精神。4.我国《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两版教材在知识内容的组织、呈现和设计上较传统教材有了明显的改善,加入了更多情境化、过程性的元素来呈现有机化学的学科知识,基本符合教材编写“三序结合”的要求,反映出新课程理念。人教版教材变化平稳,注意了新旧交替。但在知识结构上还不够连贯,有待完善。鲁科版教材基本与国际教材接轨,教材的结构良好而且理论的深度与广度同国外教材持平,反映出其创新性和时代性。两版教材共同的不足在于栏目过于繁杂,易影响课文的连贯性。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我国的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土地整治工作重心逐渐从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并重转变。土地
一个地方初到的时候,总有一种新鲜感。但那是最为真实的感受吗?好像没有沉淀,如浮在水面上的萍。闭上眼,那是点点的洋红,那是,那是丝丝的暖黄,斑斑的靛蓝、层层的翠绿,还有,还有面面如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采用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
商标是生产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服务上采用,并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商标广泛应用于社
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起源于17、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随着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而在欧洲和美国形成。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政治环境进一步民
我国自1995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它意味着大部分的人将有1/3的时间在休闲中度过。大学生群体是一个休闲时间相对较多的群体,他们的休闲动机有什么特点,其休闲动机对
桁架结构在建筑钢结构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类型也比较复杂,而桁架结构当中的节点设计是保证结构安全性、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之一。通常体现桁架节点设计的复杂性,作为工厂加工制作,桁
<正>土地征收工作涉及广大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依法依规征地,完善征地审核、实施、保障、调处等工作体系,落实农民对土地征收的知情权、参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