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为我们的课程与教学均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方法。课程模式的变化势必要求教材做出调整。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国的化学教材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采取“一纲多本”的方式,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教材。深入研究教材,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改革。本研究从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课程观入手,结合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以及国外多个版本教材中有机化学部分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国外教材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体现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的基本观念,从官能团间的关系与转化来统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反应,使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紧扣有机化学的相关理论,构成了有机化学教材的逻辑结构。2.国外教材的共同特点之二是将教材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三者合理结合。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中体现出教材的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可读性,使教材既便于教师的教学,又便于学生的自学。3.国外教材的共同特点之三是体现出教材的教育性。教材通过巧妙的编排,引导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学习策略,客观认识有机化学对世界的贡献和不良影响,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STS理念。反映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文精神。4.我国《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两版教材在知识内容的组织、呈现和设计上较传统教材有了明显的改善,加入了更多情境化、过程性的元素来呈现有机化学的学科知识,基本符合教材编写“三序结合”的要求,反映出新课程理念。人教版教材变化平稳,注意了新旧交替。但在知识结构上还不够连贯,有待完善。鲁科版教材基本与国际教材接轨,教材的结构良好而且理论的深度与广度同国外教材持平,反映出其创新性和时代性。两版教材共同的不足在于栏目过于繁杂,易影响课文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