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的应答话语分析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的应答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n159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交部作为我国重要的部门,它的发言人对内对外发出的声音都是具有政治色彩的,每场记者会都是国家之间政治的博弈。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拼的是唇枪舌战的坚定话语,斗的是刀光剑影不见血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就中国的最新政策和世界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对发言人进行提问,发言人则通过现场的自主信息输出和回答记者提问,将本国声音和信息通过官方渠道和记者的报道传播到世界,为宣传中国的大政方针打开窗口。在例行记者会上,记者的提问是基于一定的目的出发的。记者通过提问方式的选择更好地获取想要的答案,将其传播回国家,增强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发言人面对风起云涌的国际环境,在话语传播上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和声音。在这个过程中,既为了更好地将本国信息输送出去,又为了在合作的基础上维护本国的利益,发言人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在语言策略选择方面慎之又慎,寻求以最妥善的语言来实现国际信息共享和国家利益的双层价值。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结合搜集到的外交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答语料,首先对记者的提问进行分析研究,将记者的提问方式分为事务性提问、观点态度性提问和求证性提问,并归纳出记者的提问模式,进而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解释记者在提问的过程中运用该提问模式的方法。再者,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记者会在提问中给发言人设置陷阱,以便获得更具价值的新闻线索和新闻事件。面对形形色色各具目的的国内外记者提问,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时会采取对应的语用策略来实现语言传播价值。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分析了发言人在记者会上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所选择性地使用何种语用策略。外交部发言人和现场的记者是记者会的核心人物,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记者会的成功举行。基于此,发言人和记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合作关系的。因此,不论是发言人还是记者,双方在对话中都尽可能地尊重双方的话语权。在整个记者会上,发言人的话语通过记者的报道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本篇文章的最后,笔者基于前两项的研究,分析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的话语实现了何种传播价值。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了记者的提问模式和发言人采取的行之有效的语用策略,对今后更好的在国际上传播中国信息,实现发言人的话语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慕课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能够使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足不出户获取学习资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教育事业的冲击推动了慕课教学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学习效果难以评估是慕课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对外汉语的慕课教学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科学严格的学习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完成率,还可以优化课程的结构。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无论对于学习者还是课程设计者都是至关重要的。网络孔子学院、中国大学MO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结果补语因其用法的灵活性与复杂性一直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文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海内外韩国汉语学习者使用结果补语产生的偏误及其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和教学建议,以期避免学习者在使用结果补语时出现更多的偏误现象,以及给海内外对外汉语教师们提供有效的对韩课堂教学参考。本文以在“HELLO TALK”APP中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121名韩国汉语学习者使用结果补
北京语言大学线上短期口语课程具有开设时间早、内容丰富、点击量高的特点,其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其他高校开展线上短期口语课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北京语言大学线上短期汉语口语课生词教学进行课堂观察后发现,北语线上短期口语课生词教学的优点在于:第一,多平台混合的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分别使用不同的教学平台,充分发挥了各个平台不同的教学优势;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线上教学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深入,汉语学习者越来越多元化,编写针对性强的“国别化”汉语教材已成为汉语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国别化”汉语教材需要对各地区现有的教材进行全面分析,但目前对“国别化”教材特别是应试类汉语辅导教材的研究较少。韩国是新HSK考试用书的主要海外市场,在全球HSK考生中,韩国学习者所占比重最大,然而针对当地HSK辅导教材的研究较为匮乏,仍有亟待挖掘和拓展的空间。《新HSK一本通
“是”字句作为汉语常用句式之一,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各个群体的汉语学习者对这一句式的习得效果并不理想,在学习和使用“是”字句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大量偏误。目前学术界关于“是”字句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针对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这一特定群体的“是”字句偏误及教学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以汉语“是”字句这一常用句式为研究内容,以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英汉
初级汉语综合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近几年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以及高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引入到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改革趋势。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最关键的是该模式可以为汉语综合课带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越来越多来华留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本文首先归纳并整理出部分专家、学者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曾经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很多留学生选择来到陕西进行学习。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工作中,来华留学生的适应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就此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主要针对来自9所西安高校的60余名留学生,从文化适应的角度来分析西安方言对在西安居住留学生的语言适应、社会适应、心理适应、地域文化适应等多个角度的影响。回收问卷调查之后对其中11名留学生进行
网络覆盖面的大范围增加和移动学习工具的普及,使汉语学习APP成为了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要帮手。但是,由于这类汉语学习APP数量众多且质量不一,有可能导致留学生产生选择上和使用上的困难。本文通过电子问卷调查了高校留学生选择和使用汉语学习APP的基本情况以及高校国际汉语教师对这些汉语学习APP的态度。多数留学生使用汉语学习APP进行课后学习,但他们在挑选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汉语APP时会遇到困难,在使用中
形式动词是现代汉语动词里一种比较特殊的动词,与其他动词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在句子中只承担语法意义而没有实际动作意义,后面跟的宾语负载着这个结构的语义信息,在一些句子中去掉形式动词也不会影响句子的表达。形式动词多用于书面语中,而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往往更注重口语的表达,因而比较容易忽视形式动词的教学。形式动词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写作中容易出现偏误,留学生为避免出错也会回避使用。本文在前人研究
学龄期儿童指的是年纪在6—12岁的儿童,即教育阶段处于小学的小学生们。人生处在这样一个阶段中意味着开始步入社会化的初始阶段,开始渐渐脱离家庭的完全掌控,拥有自己的独立社交和生活,开始在学校的大环境中学习与生活,学会与同学和老师相处。虽然拥有了独立选择和社交的权利,但是仍然需要家庭的经济与情感支撑,这也是属于当前学龄儿童的权利,需要监护人对其抚养。学龄儿童是生于“00后”的孩子们,他们是在网络发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