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的生计链贫困与精准扶贫路径研究--以湖南省吉首市L村为个案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0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文化整合理论,借鉴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及“链”概念的特点,提出生计链分析框架,并从农户生计链的视角探讨贫困的形成机理。同时,选择湖南省吉首市L村为个案,运用生计链分析框架解读和分析L村生计链贫困的精准扶贫化解路径,以期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扶贫成果的巩固以及全面小康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旨在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在对贫困认识以及贫困化解路径的既有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从当前精准扶贫面临的现实问题入手,从文化整合的角度对既有研究进行建设性地扬弃,提出综合性的生计链分析框架。同时,以生计链分析框架为观察和分析的视角,探析贫困陷阱的形成机理;二是深入考察湖南省吉首市L村生计链的历史和现状、生计链贫困的成因以及精准扶贫与生计链化解路径,以期理解并解释现阶段贫困和贫困化解路径。本研究需要证明的核心假设是现阶段的贫困问题与生计环境、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产出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贫困的化解应该从生计环境、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产出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干预。
  本研究一共有六章,除导论和结尾部分外,主体部分共有四个章节,分两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包括第二章,主要是提出生计链分析框架,并运用生计链分析框架阐释贫困的形成机理。第二部分是经验研究,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旨在运用生计链分析框架对田野点L村的贫困问题以及贫困化解路径进行分析和解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对贫困认识与贫困化解路径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回顾,同时提出本研究的研究议题、界定相关概念,并介绍田野点概况、选点的理由及研究方法,最后对其他相关问题进行说明。第二章的题目是生计链分析框架的提出。首先介绍生计链分析框架的基本要素,再细分生计链分析框架的环节及贫困类型,最后介绍生计链分析框架各要素的测度。第三章的题目是L村生计链的历史与现状。分别从生计环境、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产出四个方面剖析L村生计链的历史与现状。第四章的题目是L村生计链贫困的成因。分别从生计环境、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产出四个方面探析L村生计链贫困的成因。对成因的探析,从主位和客位两个侧面进行分析,主位分析即立足于农户的立场,客位分析主要是根据田野调查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户的立场,运用基于生计链的贫困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第五章的题目是L村精准扶贫与生计链贫困的化解。主要是结合L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运用生计链分析框架,从生计环境、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产出四个维度解读与分析精准扶贫中L村农户生计链贫困的化解情况。第六章的题目是生计链脱困的总结、讨论与反思。主要包括对生计链相关理论、实践及研究发现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对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方法论进行检讨和反思。
  研究发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生计链是贫困的本土化理论范式;二是L村的贫困问题应围绕农户的生计链进行综合干预;三是精准扶贫需将显性贫困的化解与隐性贫困的预防并重;四是精准扶贫化解生计链贫困要尊重农户意愿;五是稳定脱贫需要建立生计链脱贫长效机制。
其他文献
优先权是指特种债权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就债务人的总财产或特定财产优先受偿的担保物权。优先权制度自在罗马发源以来,世界各国民法对其继受程度各不相同。优先权在国外的立法体例以法国和日本为代表。我国内地民事普通法中并未确立统一的优先权制度,仅在两部特别法中有零星的规定,不利于对我国特种债权的保护。  优先权制度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优先权的种类、优先权的顺位、优先权的效力限制、优先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竞合
学位
在中华文明历史血脉之传承中,各民族在多元共生的文化土壤环境及社会变迁中孕育了众多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的老龄应对实践,为我国老龄社会研究乃至为人口老龄化的世界性问题解决提供了路径思考。在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尔龙乡的田野调查中作者发现,在牧区普遍存在如此的文化现象:牧区老人从牧业村落流动到小城镇聚居。基于这样的田野发现,本文核心问题是探讨老人流动行动背后的动因、社会文化框架以及老人在小城镇聚居情境中的
学位
二十世纪中期以后,藏传佛教在欧洲的传播呈现出繁荣态势,寺院及信众数量大幅增加,而噶玛噶举派是藏传佛教在欧洲传播中比较突出的一支。西方喇嘛奥莱创办的“金刚之道”(金刚乘学派),其修行中的身体技法与禅修法相关联,比较容易被传播地信众接受而广泛流传。噶玛噶举派在欧洲传播的经验告诉我们,藏传佛教乃至中国民众信仰的其他宗教不仅是我们自己的宗教,它们也可以在海外传播,发挥文化桥梁作用。我们需要搞清西方人信仰中
学位
在我国,财政贴息政策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运用信贷资金价格补贴的形式,针对某一特定区域或特定对象常用的一种财政补贴政策。在实践中财政贴息政策的有效性并非一成不变,表现出很多弊端,如套利寻租、道德风险、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逆向选择、“投资依赖”、“金融财政化”等问题。财政贴息政策有效性不足不仅影响到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发展问题。国内外现有研究对财政贴息政策关注较少,虽然在分析财政
学位
几十年来,中国扶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2011年国务院公布中国仍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说明现阶段中国仍然存在较大面积、“久扶难脱贫”的经济洼地。值得强调的是,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竟有10个为少数民族地区,这就意味着当前中国的贫困问题中,少数民族的贫困现象在贫困范围、贫困规模、贫困程度、脱贫难度等多方面可能存在相对更为艰巨的困难和强大的阻力,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与此同时,中
随着贫困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凸显,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中国,近年来提出“生态扶贫”的扶贫方针与政策,受到世人的关注。“生态扶贫”概念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同时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若要正确理解“生态扶贫”的内涵,找到合适的“生态扶贫”路径,首先应该对此前的扶贫理论、指导思想、扶贫手段等进行全方位的梳理。此前中国的相关决策者、执行者和专家学者从扶贫理论的建构到扶贫路径、手段的选择与实施,都
社会“失序”与经济贫困关系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社会秩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映射与极端表现形式。本研究是基于人类学视角下的村寨“失序”与“富饶”的贫困研究。论文以文化持有者为陈述主体,在描述系列社区“失序”事件的基础上,揭示“失序”事件背后文化成因,呈现社区“失序”与“富饶”贫困的特殊历史形成过程,探究社区“失序”与“富饶”贫困内在关联机制。  本研究以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W村寨为田野点,以土家族为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