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在欧洲传播研究--以金刚之道佛教中心为例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中期以后,藏传佛教在欧洲的传播呈现出繁荣态势,寺院及信众数量大幅增加,而噶玛噶举派是藏传佛教在欧洲传播中比较突出的一支。西方喇嘛奥莱创办的“金刚之道”(金刚乘学派),其修行中的身体技法与禅修法相关联,比较容易被传播地信众接受而广泛流传。噶玛噶举派在欧洲传播的经验告诉我们,藏传佛教乃至中国民众信仰的其他宗教不仅是我们自己的宗教,它们也可以在海外传播,发挥文化桥梁作用。我们需要搞清西方人信仰中国宗教的缘由、路径及修行技法方面的可能性,为深入理解藏传佛教在欧洲传播的历史和现状提供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支持。
  本文立足于民族学人类学文化传播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从藏传佛教在欧洲传播的背景、发展脉络的整理出发,在说明藏传佛教各大派系在欧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前提下,聚焦噶玛噶举派在欧洲传播中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交融。主要挖掘噶玛噶举派在欧洲传播的原因和内外部条件,搞清噶玛噶举派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过程中与欧洲社会文化互动交融的具体路径和组织机理,并总结分析噶玛噶举派在欧洲传播过程中所呈现的诸多特征。
  本文由绪论、主要章节和结论组成。绪论部分包括研究缘起、研究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介绍藏传佛教在欧洲传播的背景和源流。藏传佛教在欧洲传播跨越了近两个世纪,凭借各派系僧侣和西方藏学家们的推动,藏传佛教逐渐成为西方人所信仰的宗教。具体整理描述嘎玛噶举派、格鲁派、宁玛派、萨迦派、噶当派等藏传佛教派系在欧美地区传播的情况。第二章开始聚焦噶玛噶举派在欧洲的传播,描述噶玛噶举派在欧洲传播的源流,分析以西方喇嘛奥莱为首的“金刚之道”中心建立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上师的作用以及“金刚之道”负责人喇嘛奥莱·尼达尔和他妻子汉娜·尼达尔对噶玛噶举派在欧洲的传播所做起到的作用。第三章整理描述嘎玛噶举派的组织与修行。围绕欧洲人善用的修行方式---“禅修法”,通过典籍翻译的多元化现象的挖掘,探讨噶玛噶举派在欧洲本土化的特征。第四章展现“金刚之道”在欧洲传播数十年间所呈现的特点以及与欧洲社会文化的交流交融。其特点可以从适应性、灵活性、去疆域性和世俗性等四个方面解释说明,而交流交融则主要表现在艺术和科学思想方面。最后部分为结论,总结论文整体内容,基于噶玛噶举派的“西方本土化”现象探讨藏传佛教在欧洲的诸多特点。
  本文的研究发现,作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在欧洲传播过程中模糊了其作为藏区宗教的特殊性质,与西方社会相互融合。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信仰、文化价值体系,在强化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融合当地文化特征从而实现自身的本土化而得以传播。
  论文的结论是,藏传佛教海外传播现状研究,为研究宗教国际传播提供理论和事例依据。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在海外传播遵循了文化传播理论所倡导的本土化交融原理,逐渐融入了本土信众固有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体系,最终成为欧洲当地宗教文化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共振”程度不断加强,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针对国内问题的经济政策常常与国际市场的反应相矛盾,这种内外不平衡对传统的政策方针提出了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研究新的政策工具,设计各种政策相互之间合理搭配的新方式,并对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理论进行修正,使之能适用于中国的基本国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社会进行了深刻反思,在金融监管方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是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因素,人口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超过一个百分比的速度快速上升,但粗放型城镇化推进模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走到了瓶颈期,亟待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创新来规避传统模式的弊端并引领新一轮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推进新型城镇化在许多地区呈现出“高杠杆”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长迅速,实际杠杆率较高。这为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
2000年以后,中国老龄化人口多、老龄化速度快、老龄化空间不均衡、老龄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等现状,使得愈发显著的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日渐成为影响社会、经济、人口等领域发展的突出问题。  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正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老龄化程度越深。显然,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农村,按照前述逻辑,其老年人口比重应该大于农村地区。可是,中国的老龄化城乡分布情形恰好相反,也即老龄化“城乡倒置”
如何处理好城乡关系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同样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由此,也构成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探索和形成中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按照经典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伴随着经济增长、城市化、工业化过程,城乡差距将会缩小。然而,中国的经验却表征着二者之间存在悖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关系的某些方面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城乡二元体制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城乡差距
学位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人类从信息时代步入数据时代,从信息经济开始步入数字经济。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传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是顺应经济转型大势的必然选择。2018年9月26日由发改委牵头,19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文件指明数字经济在未来中国经济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数字经济的本质是经济活动的
学位
优先权是指特种债权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就债务人的总财产或特定财产优先受偿的担保物权。优先权制度自在罗马发源以来,世界各国民法对其继受程度各不相同。优先权在国外的立法体例以法国和日本为代表。我国内地民事普通法中并未确立统一的优先权制度,仅在两部特别法中有零星的规定,不利于对我国特种债权的保护。  优先权制度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优先权的种类、优先权的顺位、优先权的效力限制、优先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竞合
学位
在中华文明历史血脉之传承中,各民族在多元共生的文化土壤环境及社会变迁中孕育了众多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的老龄应对实践,为我国老龄社会研究乃至为人口老龄化的世界性问题解决提供了路径思考。在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尔龙乡的田野调查中作者发现,在牧区普遍存在如此的文化现象:牧区老人从牧业村落流动到小城镇聚居。基于这样的田野发现,本文核心问题是探讨老人流动行动背后的动因、社会文化框架以及老人在小城镇聚居情境中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