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同发展测度分析 ——基于地级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城市人口结构转变、经济水平提高和土地规模扩张的演变过程,城镇化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城镇化仍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存在人均生产力不高、土地生产效率有待提高,城市盲目扩张等人口、经济和土地的协同问题,影响了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为解决当前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不充分问题,地理学将测度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之间协同关系作为重要课题。本次研究旨在测度分析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之间的协同关系。首先,基于GIS和RS技术,应用DMSP/LO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获取全国2004-2016年土地城镇化发展进程。然后,引入协调度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测度全国人口、经济和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同特点。最后,针对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和脱钩特点进行评价和分析,总结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协同特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04-2016年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协同发展逐步改善,总体增速平缓,累计增长18.9%,但协调度总体水平较低,平均值是0.1779,为严重失调型。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东部地区协调度平均值是西部地区的1.690倍,是中部地区的1.436倍。在增速上则出现西快中慢的变化特点,西部地区增速最高为0.300,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东部地区增速为0.173,中部地区增速最小为0.162,可看出中西部地区仍需要平衡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失调性。2016年脱钩类型为增长负脱钩的地级市数量为124,占比为44.6%,多数城市表现为人口城镇化增加、经济城镇化慢速增加的状态。反映出全国具有人口城镇化增长明显,但与经济城镇化协同程度不高的变化特点。(2)2004-2016年全国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度不断增长,累计增长32.91%。在脱钩类型上,全国以弱脱钩为主,占比分别为55.58%,说明全国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有协同发展的趋势,但普遍存在土地城镇化超前现象。东西部地区协调度差异不断缩小,2004年东部协调度比西部高75.6%,2016年差异减小为51.0%。从空间格局看,增长负脱钩向南部扩散,南部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升。2004年增长负脱钩自东北、华北地区向南扩散,2016年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增长负脱数量明显增长。其中2008年华中和华东地区脱钩变化最明显,共有40个城市由弱脱钩转变为增长负脱钩,2016年增长负脱钩的增长49.6%是由弱脱钩转变。(3)2004-2016年全国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协调度先降低后增长,2004-2014年协调度下降持续下降17.2%,不协调问题逐年扩大,在2014年后协同程度明显改善,2016年协调度总体增长20.50%,脱钩类型上以增长负脱钩为主,占全国的45.7%,土地城镇化增幅快于人口城镇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从空间变化看,西部地区协同状况改善明显,平均协调度增长量最大为0.029,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分别有45.16%和39.29%的地级市协调度明显增长。(4)2004-2016年全国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同发展经历了先降低后增长的过程,累计增长6.71%。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协调度值为0.243,是中部的1.5倍,西部的1.72倍。中部地区协调度增长最小,西部地区协调度增长11.2%,东部地区增长7.0%,中部地区增长5.2%。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的协同程度不高,且中部地区没有显著的增长趋势,需要培养中西部地区增长极,增强其发展活力,实现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区域的协同发展。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平台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逐渐成为消费者重点考量因素。物流服务作为电商的重要环节,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购物体验。因此,全面提升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质量,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客户满意度,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今网络平台的信息量爆炸式增长,各大电商平台上的用户评论中包含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是客户购物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和“新零售”发展的背景下,生鲜配送、快递揽派、超市宅配、医药以及跑腿等本地生活O2O服务快速兴起。即时配送作为O2O服务运行的重要环节,高品质、便利化、准确及时的用户体验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竞争领域。然而,在配送时间内随意取消订单、无故退换货、恶意差评等客户交易违约失信问题使得现有的即时配送方式存在车辆载货空跑、迂回运输、交叉运输等配
当前中国,在大数据、云计算、5G互联、人工智能AI、物联网等新型信息化技术的驱动下,国家“十三五”期间信息化产业计划投资额已达到万亿规模,约占GDP总值的1/8,网络强国工程建设的时代已经来到。但现阶段,我国的各行业项目建设者,在IT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方面还普遍缺乏有效的知识体系和工具手段,更多时候,是依赖IT项目经理的经验或参考其他类型管理经验来判断如何规避IT项目风险,大大影响IT项目充分发挥
随着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旅游业不断拓展发展思路、创新思维模式、激发内生动力,全域旅游应时而生。伴随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时代到来,我国每年的游客数量大幅攀升,旅游业相关的基础建设要求提高。交通作为旅游业的基本支撑和前提,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保障全域旅游发展,本论文针对交通建设滞后问题,对现有不合理的区域公路网布局进行优化,打造高效便捷的区域公
近年来,重庆市政府对航运事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政策,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重庆航运中心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的内容,重庆即将发布的航运指数对整个航运市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进一步使得重庆航运市场得到空前的繁荣发展。当前,重庆具备航运的技术条件和市场规模,发布航运指数是非常必要而且可行的。在上述背景下,开展重庆航运指数信息收集与发布机制研究对促进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形成无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重要
交通网络系统与经济系统是两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影响显著,良好的交通网络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滞后经济发展的交通网络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交通网络基础建设的资金支持和经济保障。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成渝城市群交通网络与经济发展要素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有助于了解成渝城市群交通网络
重庆海事局是长江水上重庆段负责水上安全监管、船舶污染防治、水上人命救助的行政机关,为充分发挥海事监管职责,自“十三五”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经费用于重庆海事基本建设项目建设。随着海事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长江重庆段水上安全监管能力和应急快反能力明显提升。“十四五”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启动期。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长江航运将进一步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低碳经济和环境的保护逐渐成为发展的大势所趋,碳约束政策正在逐渐走向人们的生活,这种以碳交易和碳税收为代表的政策,影响了各个行业和企业的生产运营。数据显示,交通运输业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速度最快的行业,其年均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15%,属急需节能减排,重点关注的行业,多式联运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可以为节能减排做出较大贡献,从而成为今后交通运输行业的主要
通道经济是以“点—轴”开发和增长极理论为基础,基于交通运输网络、产业链纽带和城市群所建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对地区交通干线的完善,改善区位条件,加强与邻近区域及更远区域的贸易往来,从而刺激当地经济增长,使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形成紧密联系。在新经济时代发展的情况下,对推动长江上游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协调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长江上游作为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节点,是西部陆
城市轨道交通不仅为解决城市中心地区的交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维持城市的活力、土地集约利用与开发、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引导城市空间的合理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国内城市大力发展“轨道+物业”的建设模式,轨道线路建成之后,交通带来的便捷使人口流动增加,对于客流即生命力的商业来说,轨道交通能强烈刺激沿线商业经营的活力。轨道物业开发项目的地址依托紧邻轨道站点这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