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居住——可持续城市居住社区的整体建构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a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发展的根本性战略,中国城市及城市居住社区尤其面临着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的课题。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城市居住社区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矛盾。有些矛盾甚至已经到了很尖锐的程度,如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城市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房价飞涨超出大众的承受能力、社区冷漠等不和谐因素的普遍存在。这些矛盾来源于诸多层面:既包括环境与资源困境、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充分等客观因素,也包括国家相关部门政策、制度、措施等方面的不健全,以及规划、建筑设计规范、理论、方法等方面的欠缺。同时,叠加上全球化进程的烈化、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中国社会总体转型等背景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居住社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与艰巨性,通过生态、经济、政策、规划建筑设计等单项度的改善已经不能承担这种使命。鉴于以上情况,论文力图结合和谐社会的内涵,建立中国城市居住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研究框架和整合研究体系。   论文首先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深入地剖析,结合中国和谐社会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这-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次,针对国内对居住建筑与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过于局限于物质空间系统分析,缺乏对经济、社会、人文等层面的深入探讨,因而在可持续发展贯彻实行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提出确立以城市居住社区为主体,建立起全面、协调、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居住建筑与环境的战略方针;进而,论文在深入研究城市居住社区的宏观政策变化、相关因素分析、国际发展趋势、设计理论方法更新、生态技术进步等层面在城市居住社区可持续发展上的作用机制后,提出了可持续城市居住社区的整合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提出了功能混合、紧凑高效、和谐共融、空间布局模式、交通体系、绿生体系、单体设计等城市居住社区可持续设计对策;同时,从可持续居住社区的主体地位、动力机制、组织体系和参与机制等层面,论述了在社区层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机制和实施路径。   论文研究结构本着“背景综述--基础理论--对策与措施”的脉络,分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是提出问题、界定研究范围和制定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为基础理论研究。首先,创造性提出了符合中国当前国情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分析了其对中国城市居住社区可持续研究的内在要求。其次,对国内外可持续城市居住社区相关理论研究文献和实践活动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分析。接下来,对可持续城市居住社区的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剖解;第三部分为对策与措施。分别提出可持续城市居住社区的整合策略、设计对策、实施机制,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施策略。
其他文献
在全球城市大型展示项目广泛兴建的背景下,上海2010年世博会作为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性博览活动受到世人的关注。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之“北部生态街区”是全球首个
城市热环境是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在城市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环境,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对环境舒适度的感受,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及身体健康。因此,城市热环境的改善对
山地城市在我国量大面广,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山地城市具有自然生态敏感、自然资源丰富、地质灾害易发等特性。但由于缺乏对山地生态环境的充分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RBD的相关研究开始引起城市与旅游的经营者、开发者和管理者乃至学术界的关注。专家与学者乃至普通城市居民都开始意识到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城市游憩系统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起着主导作用。但是由于城市规模、文化、历史上的差异,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很难关注到城市的具体差异和特色,因而需要地方城
目前,我国以大城市为代表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边缘区城市化起步发展的时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边缘区城市化的推进,边缘区出现了房地产开发与公共设施建设失衡、众多旧产业建
2006年3月施行的《城市黄线管理办法》成为城市规划刚性法则的又一个重要内容,是规划决策在实践中的体现。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随着地球上可供消耗的化石能源的不断走向枯竭,全球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对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规划设
建筑与建筑设计有多种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建筑的设计与评价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建筑所涉及的方面包罗万象,从设计、使用到评价都包含着众多的角度和方向。
我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住宅建设如火如荼。中心城区由于人口密度大而土地资源稀缺所引起的住宅开发成本过高、住宅价格过高与住宅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当前中心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