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与投资效率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ous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化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世界经济虚拟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也逐渐出现了金融化现象,而且越来越影响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前学者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解读金融化,宏观层面来看,金融化指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规模的扩大;微观层面来看,金融化是指市场经济主体参与金融投资活动,即“企业金融化”。无论是从学术研究成果看,还是考察真实的实体经济情况,我国目前实体经济低迷的背后都与“企业金融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企业金融化相联的企业投资行为直接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其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对我国实体经济、产业结构影响也不容小觑。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落后,银行等金融中介融资歧视严重,很多企业面临较高的融资约束,因此探讨企业金融化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在融资约束作用下企业金融化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对企业金融化现状以及动机展开分析,继而探究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着手点;第二,分别对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和投资效率度量,并且对企业金融化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深入理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以INV衡量企业投资效率,实证分析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的影响,并利用SA指标衡量融资约束,验证在融资约束作用下,企业金融化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第四,通过一个真实企业案例来验证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与实证结果相呼应;第五,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向实体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建议。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基于公司资产负债表数据,构建了企业金融化指标,实证结果发现:总体上,企业金融化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效率,表明我国企业金融化存在“挤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会缓解企业金融化对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最后,本文还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企业金融化对民营企业的投资效率降低程度更大。本文的研究为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投资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并且对于政府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企业并购已成为现今资本市场上常见的资本运作方式,大量企业通过并购以实现各自的目的,例如扩大产业规模,实现规模效应;又例如实现转型升级。但由于代理问题、管理层过分自信、业绩补偿承诺等动因的存在,高溢价并购现象又屡屡发生。因溢价并购而产生的商誉及商誉减值问题在2014年至2018年不断攀升,2018年上市公司所累积的商誉共计13 076亿,是2014年的三倍之多。不光如此,众多企业似乎在一时间戳破了商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的提高,消费者们在饮食方面不再仅仅只是满足于“吃得饱”,而是逐渐开始追求“吃得好”。食用油作为消费者饮食的必需品,食用油的品牌逐渐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依据。在当前食用油市场被几大品牌占据的形势之下,品牌知名度不高的粮油加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在我国经济发展升级的当下,企业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市场定位、品牌形象、品牌文化和品牌特色,是获得消费者信任企业和认可产品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全球变暖等气候灾害的出现,可持续问题引起了社会和相关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同时,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利益,开始对自身或其所处的供应链上下游成员进行可持续投资。可持续投资是指企业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改善运营状况而做出的一种投资形式。可持续投资能够同时实现环境税相关的成本降低和需求增长。此外,对于同一品类的产品,零售商往往拥有多个制造商进行供货,制造商之间的
当前,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下,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日益渗透入现代经济社会领域,不断提升现代经济社会领域的智能化、信息化与数字化水平,促进各种产业的数字化水平以及数字的产业化水平,从而形成了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的商业模式与商业环境。随着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不断深化,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贸易形式,即数字贸易。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其贸易量、信息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使得美国数字贸易
近年来上市公司中的非金融企业也大多涉及金融业务或金融资产投资,呈现出“脱实向虚”的趋势,有研究表明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信息披露违规次数都相应增加。自2010年开始,收益权转让交易在金融实践中越来越常见,银保监会和证监会也相继出台相关的监管规定。除了公共部门的监管外,上市公司的法定审计可视为另一种监督与规范方式。我国近年来也逐渐强调审计监督作用和金融业风险控制,审计从业人员面临着新的执业
自2018年以来经济下行,资本市场出现多起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这些并购都显示出产业整合的逻辑。同时,由于我国产业经济发展一直存在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来实现产业的整合升级。产业整合不仅是国家的宏观政策,更是企业并购的战略选择。为了更准确地了解目前我国基于产业整合的企业并购现状,本文详细分析这种并购的动机与效果,探讨企业并购对产业整合的影响并对资本市场并购
随着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优质上市公司登陆新三板。2014年是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挂牌企业元年,2015年此类并购无论是从交易数量上还是交易金额上都呈现井喷的态势,2016年后,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挂牌企业依旧热度不减。因此,这类数量不断增加的并购案例也不乏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对新三板挂牌企业进行并购是否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一定的财富效应?影响上市公司财富效应的因素有哪些?由于上市公司并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与市场调节相比,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具有滞后的特点;政策从推出到落实并起效,这个传导过程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倘若政策变动频繁,企业预测政策的变动趋势较为困难,政策的频繁变动就会给市场主体的经营决策带来一定影响。财务危机问题一直是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政府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力度,频繁运用的产
2013年以来,我国并购市场较为活跃,许多企业为了扩张企业规模,抢占市场份额,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纷纷开始进行外延式并购。然而传统的外延式并购对企业的资金要求较高,使企业在资金方面可能会面临较高的风险,产业基金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并购模式。许多上市公司与私募股权机构联合设立产业基金,利用私募股权机构专业的投资能力筛选标的公司,并在私募股权机构的投资运作下使标的公司迅速升值,当其盈利能力达到上市公
本文尝试从福柯对忏悔实践的诠释入手来分析福柯所关注的现代主体如何进入真理游戏,以揭示现代主体所处的科学理性困境,进而阐释福柯所构建的现代主体的生存美学理论的合理性。福柯晚期转向主体问题研究时发现,现代主体已经成为权力/知识机制运作的产物,但在权力/知识这样的客体化技术的形成过程中,同样形成了一种主体化技术,即现代人通过忏悔实践将其自身塑造成一个伦理主体。福柯晚期并未停留于现代社会来探寻其主体性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