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柴油替代混合物化学动力学模型构建及NO影响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7268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能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以生物质作为媒介储存太阳能而产生的能量,属于可存储的再生能源。生物柴油是生物质能源最重要的代表,具有含氧量高,储运安全、燃烧友好、循环再生等优点,在发动机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癸酸甲酯MD(C11H22O2)和正庚烷NHP(n C7H16)作为生物柴油的替代混合物,运用误差传递直接关系图法,对MD和NHP详细机理进行了简化,得到了一个含1187个组分、5191个基元反应的生物柴油替代混合物机理,简称Bio机理。通过不同条件的激波管实验、射流搅拌反应器试验,验证了癸酸甲酯和正庚烷的着火燃烧特性,证实了Bio机理对癸酸甲酯、正庚烷燃烧反应的良好预测能力。论文将NO反应与Bio机理耦合,研究了NO浓度对体系燃烧着火延迟期的影响,发现:在低温条件下,NO参与到癸酸甲酯和正庚烷的链反应中,缩短反应路径,导致点火时间提前;在高温条件下,NO反应活性较高,参与了系统的反应,夺取反应过程的自由基,降低了碳链速率,导致点火时间延后。运用Cantera程序剖析了反应路径,发现:在低温低NO浓度阶段,癸酸甲酯和正庚烷主要是通过与小分子自由基团(?)H发生脱氢反应形成不同的自由基;在高温低NO浓度,癸酸甲酯和正庚烷通过(?)H和H(?)2的脱氢比例降低,通过(?)的脱氢比例稍有升高,绝大部分直接通过断裂反应成为小分子烯烃、烯酸甲酯和烷基,低温路径几乎被冻结;在低温高NO浓度阶段,癸酸甲酯和正庚烷是两个独立的反应,癸酸甲酯主要是快速异构化反应,正庚烷通过与羟基自由基脱氢反应;在高温高NO浓度阶段,癸酸甲酯主要是脱氢和分解反应,但由于高浓度、高温度,癸酸甲酯和正庚烷通过(?)H和H(?)2的脱氢比例下降,但(?)H脱氢反应仍是主流。
其他文献
罗望子有“东方神树”之称,其中罗望子多糖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且最深入的组分,已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而提取多糖后的废料,常被丢弃或是当做肥料使用,大大降低了罗望子的综合利用价值。本文以罗望子种仁提取多糖后的废弃物为原料,进行罗望子种仁球蛋白(Tamarind seed globulin,TSG)的提取,并对TSG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研究,为TSG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本实验将传统碱溶酸沉法与超声辅助
随着我国在高铁、公路、跨海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求增加,极大促进了我国在桥梁、隧道方向的发展,呈现出许多复杂环境条件下的隧道工程,如隧道群、深埋隧道、浅埋软岩隧道、三高条件隧道等,这些工程对隧道施工安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还需进一步完善隧道工程理论,加强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创新。本文以“腾讯贵阳七星数据中心”为工程背景,该数据中心在山体内由五条并行特大断面隧道以及一条联络隧道正交而成,五条隧道从
掌握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流量情况,可以让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人员合理地进行服务区资源的配置,让出行者享受更优质的服务。现有服务区大多都未配置车辆检测设备,无法方便且准确地感知服务区流量参数。因此,如何利用现有高速公路设备获取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流量情况,无论是对服务区设施布局还是对服务区服务能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分析车辆在服务区路段速度分布情况基础上,研究了基于车速划分的车辆驶入服务区判别方法。
强震作用下液化侧向扩展场地很容易发生侧向大位移,砂土的液化侧向流动是造成大量桩基损坏,地面塌陷和上部建筑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各地地震频发,由地震引发的液化侧向扩展问题给世界各地造成了严重的人身危害和经济损失,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此类问题,做了大量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研究,也在寻找处置砂土液化侧向扩展的有效手段。而排水法是一种处置液化场地的有效措施,但以往的柔性碎石桩很难满足现代建筑对承载力的要求
电-气互联系统因其具有高效、灵活等特点,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与供能可靠性,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能源供给模式。随着燃气轮机与电转气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愈发增强,这使得电力/天然气负荷以及间歇性能源出力等不确定性因素能够对所属子系统产生影响外,还可通过耦合元件传递至另一个子系统,进而给电-气互联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因此,有必要针对电-气互联系统的概率最优能量流分
碳点作为一种新型准零维材料,自发现以来,就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质吸引了大批科研工作者的注意。与其他传统的荧光化学染料相比,碳点的光致发光稳定性更好、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更加广泛;不仅如此,碳点还具有更低的细胞毒性与优于一般探针的生物相容性,使其在生物成像、荧光传感等领域更具有应用前景。本论文详细介绍了碳点的合成、制备、性质以及应用,制备了氮掺杂碳点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低温介质阻挡等离
背景和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H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广泛流行并传播到哺乳动物,甚至偶尔感染人。研究表明,H6、H5、H9在家禽中共流行时,病毒可能在宿主感染过程中发生基因重配进而使病毒的某些基因特性发生改变。其中关键位点的改变促进病毒感染机制进化,导致病毒进而扩大宿主范围、增加与人型SAα-2,6Gal受体结合的几率。目前,H6N2亚型AIV的进化演变、跨种属传播及其基因特征尚未研究清楚。前期我
数据中心的可靠性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存储系统的故障会严重影响服务的高可用性。硬盘作为主要的存储设备,突然发生故障可能导致关键数据的永久丢失,给用户和云服务厂商造成巨大损失。近些年研究人员主要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对硬盘故障进行预测,以此减少故障发生时的运维成本。但由于不同数据中心的硬盘S.M.A.R.T.数据质量有较大差异,并没有哪一种预测模型能够很好地适应所有环境,因此,故障预测系统面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多相催化剂,其活性物种的结构尺寸和分散状态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重要因素。而催化剂活性物种的前驱体种类、负载方式及其与载体键合力对其结构尺寸和分散状态有重要影响。与传统负载型催化剂相比,单分散原子(簇)金属催化剂能够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提高了活性中心金属原子的利用率,降低了贵金属催化剂的制造成本。尺寸的减小引起许多新的特性(急剧增大的表面自由能、量子尺寸效应、不饱和
在传感领域中,人们一直致力于得到高精度的测量结果,随着光电技术的日渐完善,激光传感技术以非接触、精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等优点在该领域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利用反馈光调制输出特性的激光自混合干涉效应,其不仅具有传统双光路干涉技术的半个波长精度,而且利用该技术组成的系统还拥有结构紧凑、易准直、对激光器类型不做要求等优点,因此在振动、位移、速度、医学传感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本文先对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