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非智力因素培养为重点,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是新世纪世界各国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共识,也是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预示着兴趣、动机、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为新课改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针对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化学作业、化学考试中由于非智力因素导致失分的现象仍然颇为严重,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研究课题,以期为学生提高学业成绩以及为教师教学提供帮助。本文在查阅和分析国内外有关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基础上,以IN结合论、戴维·麦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和归因理论为主要理论支柱,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思路。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开放式调查的结果,编制了正式的调查问卷,对玉林高中、横县中学、桂林市第一中学的高一、高二各一个班共3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并分析数据,得出学生对八种化学作业非智力因素失分类型的认同度大小。针对其中五种认同值较高的非智力因素失分类型,结合理论基础,提出了旨在避免化学作业非智力因素失分情况发生的三步改进策略:(一)端正学生态度,使学生认真答题。(二)教授解题技巧,帮助学生学会答题。(三)实施课堂策略,协助学生完善答题。基于上述的理论构想,我们在桂林市第一中学高一(2)班进行了改进教学策略以避免学生化学作业非智力因素失分现象发生,从而提高学业成绩的实践研究。以2004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的内容为载体,实施了本文提出的避免化学作业非智力因素失分情况发生的三步改进策略,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实证研究结束后,我们从学生化学作业非智力因素失分占总失分比例大小、期末成绩、学生对待化学作业的态度及化学学习的信心、学生解题能力四方面收集事实证据,对本文提出的避免化学作业非智力因素失分情况发生的三步改进策略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改进策略有利于降低化学作业非智力因素失分的概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有利于端正学生对待化学作业的态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虽然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在问卷的编制、改进策略的实施以及数据的处理上存在一些不足,再加上实证研究的时间短、对象少,所以本课题提出的避免化学作业非智力因素失分情况发生的三步改进策略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研究结论也有待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