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安徽铜陵酸性矿山环境中采集酸矿水、底泥样品,采用YE、Fe、FeS、FeT四种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培养,纯化获得17株细菌,其中1株铁氧化菌AMDSY7-10,它分离自酸矿水底泥中。AMDSY7-10生物学性质研究表明:AMDSY7-10菌落在R2A培养基中近圆形,乳白色,表面湿润且边缘较规则;在FeT培养基中表面干燥,菌落呈锈色,边缘整齐无缺。AMDSY7-10菌体呈短杆状,大小(长×宽)为0.6-1.4μm×0.2-0.4μm,无芽孢,革兰氏阴性,菌体不含Fexirubin色素。MDSY7-10的对数生长期为48h-72h,最适生长pH为5.5,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盐度为0%,可以利用葡萄糖、蔗糖、甘露糖等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不能利用乳糖、木糖、麦芽糖等作为碳源;可以利用尿素、葡萄糖胺等作为氮源进行生长,不能利用硝酸盐、苯丙氨酸等作为氮源。不具有产生硫化氢的功能,O-F为阳性。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MDSY7-10与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的相似性为97.62%,因此初步确定AMDSY7-10为Ralstonia属。对AMDSY7-10氧化Fe2+能力的研究发现,AMDSY7-10的最适Fe2+浓度为5mM。AMDSY7-10通过接触式来氧化Fe2+,氧化Fe2+的作用位点可能位于细胞外膜上。AMDSY7-10氧化Fe2+速率约为65μg/(min·mg蛋白),它的氧化速率远远大于自然氧化,但是相对于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MDSY7-10氧化Fe2+能力较弱。黄铁矿在酸性矿山环境中分布广泛,它的氧化分解与酸矿水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以黄铁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AMDSY7-10对黄铁矿的氧化作用。设置了四个实验组,通过邻菲罗啉法、SEM、EDS、STXM等试验方法,对各实验组中的pH、铁离子变化及黄铁矿表面次生沉淀类型进行研究,发现初始反应体系中的铁离子对AMDSY7-10氧化黄铁矿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探索性的研究了光照、黄铁矿浓度及黄铁矿颗粒大小对AMDSY7-10铁氧化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本实验给予的光照对菌株的氧化性没有明显影响,黄铁矿浓度为0.4%时/AMDSY7-10氧化黄铁矿效率最高,黄铁矿颗粒越小菌株氧化越好。黄铁矿的氧化是直接氧化与间接氧化相结合的机制,直接作用是部分AMDSY7-10直接附着在黄铁矿表面对其进行侵蚀,所以在黄铁矿的表面可以发现一系列的大小形状和实验菌株相似的溶蚀坑。间接作用是在AMDSY7-10的作用下,初始反应体系中的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三价铁进一步侵蚀黄铁矿促进二价铁的溶出,二价铁在AMDSY7-10的作用下开始新的循环。研究发现,在铁氧化菌AMDSY7-10的作用下,黄铁矿中铁的氧化速率较化学氧化显著提高。研究铁氧化菌AMDSY7-10对黄铁矿的氧化作用,对研究整个酸性矿山环境的形成、发展机理以及治理和生物修复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