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及景深综合的地形素描方法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ngel19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形素描是以素描写景的形式对自然地表及其形态特征进行的表达,由于其具有简洁性、可读性、抽象性与艺术性的基本特征,成为地理学家描述地表特征,特别是地形地貌特征的有效方式。在摄影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仍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地形素描多通过手工绘制所得,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学者研究基于侧视影像或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制作地形素描的方法。但是前人的方法普遍忽略素描中关键问题,即地形素描中存在景深综合问题。地形素描不仅仅是对地形结构特征的有选择性的视觉抽象,作为高度凝练的表达载体,还蕴含了视觉中远近相异的自然综合规律。视觉景深的远近对素描表达的信息量具有决定作用,即越近细节越丰富,越远细节越模糊,即景深综合。如何以计算机数字化的思维去审视与实现地形素描的自动化绘制、有效地表达出地形素描所蕴含的视觉自然综合规律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鉴于此,本研究从形态特征和视觉特征的角度分别对地形素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地形素描特征要素的概念模型,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出了地形素描特征要素的提取算法;分析了人类视觉自然综合的基本规律,定义了地形素描综合的决定因子,并基于地形素描的特点,分别提出了地形素描特征要素的景深综合算法和地形表面的景深综合算法,该景深综合算法均以图形要素的综合为实现方法;开发了基于DEM的地形素描三维场景渲染软件,模拟了三维场景中地形素描的表达与景深综合处理,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有效地检验。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包括:1.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地形骨架线和视觉轮廓线的地形素描算法基于对地形的结构特征分析与视觉特征分析,将地形骨架线作为地形素描的特征要素之一,运用数字地形分析方法进行有效地提取。同时,基于DEM的数据特点和轮廓线的视觉特点,提出了视觉轮廓线的替代性提取算法,使得视觉轮廓线以线结构进行有效的表达。2.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视觉景深的地形素描综合算法对视觉自然综合的规律进行特征分析,提出了对综合过程具有控制作用的因子,并以此从地形素描特征要素和地形表面这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并实现了地形素描的景深综合算法。3.开发了基于DEM的地形素描三维场景渲染软件在VS2013集成开发环境下利用C++程序设计语言,结合图形渲染库OpenGL开发了三维地形素描渲染系统,实现了地形素描特征要素的提取、素描场景的表达和素描的景深综合。
其他文献
在标准模型中,描述强相互作用的理论是量子色动力学(QCD),它是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由于胶子间的自相互作用,量子色动力学远比量子电动力学复杂。在高能区,因为跑动耦合常数比
自旋整流,即通过铁磁体内部局域自旋的进动将动态电流转化为直流电信号,是目前铁磁共振直流电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本论文系统地从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研究了单层铁磁金属材料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会给出关于一类有特定形式的倒向随机微分方程(Backward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解的一些讨论,其形式此类倒向随机微分方程不满足一般的Lipsch
前期研究发现大豆慢生型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中一处染色体位点(BjG30)在添加大豆异黄酮物质(genistein)诱导后呈特异性表达,而且BjG30位点上多重耐药外排泵基因bl
数值逼近是现代数值分析的基本组成部分,而根据信号的采样{f(xj)}重建f实际上就是一个数值逼近问题。但是根据选取的逼近模式不同,例如紧支撑生成函数B样条(框架),FFT(标准正
目的:根据“和络泄浊法”的理论基础,观察应用和肾络颗粒对非透析CKD-MB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求和络泄浊法治疗CKD-MBD的作用机制、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CKD4-5期)的CKD-MB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和肾络颗粒,两组患者均服用3个疗程(12个周),记录并分析诊治
高山离子芥(拉丁名:Chorispora bungeana)是一种高海拔冰缘地带的多年生十字花科植物,它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与普通十字花科植物不同的生理和生长特征。例如:特殊的形态解剖学
拟盘多毛孢属真菌Pestalotiopsis)包含有许多种类的真菌,而其中之一是小孢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e),它的分生孢子具有五个细胞,中间三个细胞是深色的。它广泛存
烧结是生产陶瓷零件的常用工艺,有效预测烧结产品的变形对于控制陶瓷产品最终尺寸是很重要的。本文在 ABAQUS的CREEP用户子程序中实现了粘弹性本构模型, 模拟了陶瓷体的烧结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由芬兰数学家Rolf Nevanlinna引进的值分布理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成就之一.它不仅奠定了现代单复变理论的基础,并且在多复变领域得到了很好地推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