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版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来说是一场革新,“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责任与态度”四大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中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高考的必考科目,随着“新高考”的改革,物理学科教学受到了剧烈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探索高中物理课堂互动就成为了一个突破口,因此,可以从高中物理课堂互动的实际情况着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学理论总结反思,再进一步用以指导教学。课堂作为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成为了广大教育研究者进行教育研究的首选研究对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自然也成为了研究的要点,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主要为言语交流,还包括部分非言语交流。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互动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各位研究者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对课堂互动的类型、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课堂互动的研究工具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结论,使得针对物理课堂互动的研究日趋成熟,对提升日常课堂师生互动效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符号互动理论等理论基础,首先选取2019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部级“优课”的获奖视频为研究对象,使用弗兰德斯分析系统对九个课堂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并进一步结合课堂观察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师生情感氛围、师生言语行为结构、师生问答、师生实验和技术使用、课堂教学行为动态等五个方面的描述和分析,其次使用课堂互动的访谈提纲,分别对两位新手型教师和两位成熟型教师进行了访谈,在研究的最后结合新课标的解读,对九堂课进行了关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入分析。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发现,九堂课的课堂氛围积极融洽,教师善于使用实验和技术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了师生互动效率,但总体来说还是出现了教师接纳学生情感的频率较低、师生言语比率失衡、创造性问答比率较低等问题,在对九堂课进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分析时还发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科学本质、社会态度等要素涉及较少。最后,本研究结合课堂实录的分析结果、访谈分析的结果以及对九堂课进行的关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分析,以提高课堂师生互动效率、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的,提出了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促进相互认同;平衡师生言语结构,激发学生能动性;注意提问多样新颖,引导学生质疑创新;合理使用各种技术,提高课堂互动效率等建议。
其他文献
场景文本检测是指从图像中定位出文本位置,该技术在图像检索、机器人导航、工业自动化和实时翻译等场景中有广泛使用,具有非常广阔的研究与应用价值。自然场景中文本的大小、排列方向和对比度等有很大差异,而且还受到噪声干扰、拍摄角度和光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受这些因素影响,传统的文本检测方法对场景文本的检测效果较差,无法适用于复杂的场景文本检测。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基于深度学习的场景文本检测方法取得了重大突破,
微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点精心设计的以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具有简短灵活、便捷共享的特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强调深化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融合,因此物理微课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如何让微课设计更加合理、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成为了研究重点。本文引入美国学者凯勒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将对应动机
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多重任务。教师是振兴教育的希望,当前民族高校青年教师是教学和科研的主体力量,但民族高校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压力和影响。因此,了解民族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探究民族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前提。本研究是以民族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青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越来越不可或缺。多文档自动文本摘要任务的目标是从多个文本中,总结提炼出用户最关注的信息,从而减少用户搜寻相关信息的时间,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朝鲜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朝鲜语是我国具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我国一直致力于朝鲜语信息技术标准化的研究工作。中英文自动摘要任务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目前国内朝鲜语自动文摘技术
在安静环境中,语音识别模型能够达到95%以上的准确率,然而在现实环境中使用还是会有诸多问题,比如环境噪音的干扰,远场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信息信噪比过低等问题,以至于音频信号不能够满足进行语音识别的要求。这时就需要其他模态信号对音频信号进行补充。与音频信号相比,视觉信息不易受到背景噪音的影响,在说话过程中,人的脸部各个器官也会随之做出相应的变化,恰好可以对音频信息做出一定的补充。根据目前已有资料,多模态
本文主要研究了连续最大流图像分割改进模型及模型的快速算法的数值实现.在图像分割中,通过CV模型进行图像分割,耗时长,迭代次数多,我们在研究CV模型的时候,采用对偶的思想将CV模型的原始能量泛函进行一系列的推导,简化得出连续最大流模型的能量泛函,然后给出了最大流模型在图论中的解释.连续最大流图像分割模型其分割结果易受参数和步长的影响,过分割会产生大量阶梯效应的伪影,而且纹理特征不明显.所以针对这种情
视觉目标追踪是计算机视觉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算法通过考察连续视频帧中目标的上下文信息,对被追踪目标的运动信息进行建模,然后基于所建立的模型对目标运动状态进行预测,并定位目标的位置。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图像与视频处理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视觉目标追踪广泛应用于智能视频监控、智能交通系统、智能视觉导航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相关滤波的追踪在速度和
“问题链”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连串由浅入深、环环递进的问题,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得到解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在高中电磁学课堂上应用“问题链”教学模式,对高二部分的电磁学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并在教学实践前后对学生进行物理概念的前后测,通过学生的正确率来了解其概念转化情况,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了解他们对“问题链”教学模式评价和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面对各类案件数量的增长,给法律从事人员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能否维护公平公正是一个难题。在此背景下,辅助判决预测技术应运而生。辅助判决预测任务主要是给定一个案件的事实描述,对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一个判决结果。这样,既保证了司法人员向同案同判的方向考虑,也为群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咨询手段,为司法智能化和和保证法律公平公正都提供了有效支撑。当前,辅助判决预
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人们普遍强调重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而忽略对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而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也变成了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中比较热门的课题。目前我国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水平究竟如何,影响其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的,该如何对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进行评价和培养,这都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话题。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阐述了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