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困境及发展方向——以郑州市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g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1986年我国就提出了“社区”这个词语,同时我国民政部也第一次把“社区”这个概念引入我国的城市管理体系,随即提出要大力发展社区工作。随后,在1990年初,我国提出了“社区建设”的口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摸索,2000年颁布了《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社区建设的内涵及外延,2000年对于我国的社区建设来说具有指导性、标志性意义。很快,2001年年初社区建设就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至此,社区建设在我国成为一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大事。  但是,究竟如何进行社区建设,谁来建设,建设成效如何界定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初期的社区建设一定是处在探索摸索阶段,成效与问题同时存在。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在社会治理的大背景大趋势下,宏观、中观、微观结合进行分析,得出影响社区建设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建设的出路及发展方向,以多方参与为主体的社区建设终将走向社区居民民主自治的和谐社区建设。  本文第一章以社区管理的现状及社区建设的发展历史为主体,阐述了我国社区建设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且阐述了社区建设的理论依据以及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利用政府公开资料、数据,以及访谈材料,对郑州市社区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描述了郑州市近年来在社区建设方面做出的成绩。第三章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这三个层面对影响城市社区建设的因素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第四章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社区民主建设、多方参与的科学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教育期望是个体基于自身能力水平和实际情况,对于自身所追求或希望达到的教育水平的心理预期,对于衡量个体教育获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EPS2013-2014年基线调查数据,分析了
坚持源头治理,大力推进施工单位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积极探索将电子科技手段运用于资金分配、工程监督和质量监管等各个方面,走出一条利用科技手段保证工程资金安全的新
文章以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对阶层流动的影响作为研究主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的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借鉴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依托统计软件对受教育水平与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并提出要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由此可见,流动人口问题已经引起
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度,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民族价值观和智慧的结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各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精神财富,大力弘扬
近些年,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化,造成了大量土地被征用。在这一征地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再加上相关机制的缺失、社会保障不完善以及失地农民
对于中国的农民来说,土地不仅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最重要的保障机制,土地养老无疑已经成为广大农民最主要的养老保障方式,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满足城市经济社会的发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留给华夏子孙们丰厚的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便是其中之一。历史文化名城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她具有历史价值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