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温跃层模拟装置设计及实验研究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xing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上油气平台是开发海洋油气资源最重要的设备,其支撑结构通常要跨越海水温跃层。海水温跃层中温度、溶解氧等腐蚀因子在纵向上变化剧烈,使海洋油气平台支撑结构发生严重的腐蚀,缩短了海上油气平台的服役寿命,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目前长尺金属在海水温跃层中的腐蚀特征和机理尚不清楚,并且开展实海温跃层金属腐蚀研究存在很多困难。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制作了一种海水温跃层模拟与测量装置,并结合海水化学元素测定方法和金属腐蚀研究方法在模拟海水温跃层中进行了腐蚀实验,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海水温跃层模拟与测量装置的设计制作。以海水温跃层中油气平台支撑结构的严重腐蚀为研究背景,自主设计了一种海水温跃层模拟与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主体结构、温控系统和取样系统三个部分。通过温控系统控制海水顶部与底部的温度,使其在主体结构内生成模拟海水温跃层,通过取样系统取出模拟海水温跃层不同深度的海水样品,用于理化参数的测定。(2)模拟海水温跃层理化参数的测定。模拟海水温跃层需要测定的理化参数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和营养盐。温度通过温控系统实时测量并记录,pH值、溶解氧和营养盐采用化学方法测定。(3)模拟海水温跃层金属腐蚀研究技术。海水温跃层纵向跨度大,为了研究长尺金属在海水温跃层中的腐蚀行为,自主设计了一种可拆卸链式电极。通过链式电极在模拟海水中的暴露实验,借助电化学测实技术、腐蚀形貌观察和失重计算研究金属在海水温跃层中的腐蚀特征和机理。为了验证模拟体系的有效性,以我国研制的E690高强钢为实验材料开展了长尺金属在模拟海水温跃层中的腐蚀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实验过程中,除三氮外,溶解氧、温度、pH、活性硅酸盐、磷酸盐均呈现梯度变化,其变化趋势与真实海水温跃层中的变化基本一致。(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链式电极中均存在电偶腐蚀。在第1阶段(0至14d)电偶腐蚀不是引起腐蚀的主要原因;在第2阶段(14至27d),链式电极中形成了宏观腐蚀电池,电偶腐蚀对整体的腐蚀具有重要影响;在第3阶段(27d至66d),为大阴极小阳极腐蚀模式,电偶作用使得小阳极发生严重的腐蚀。(3)由于电偶作用对阴极区的保护作用有限,且腐蚀产物疏松,对基体没有保护作用,使得阴极区电位较负的电极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腐蚀。本模拟装置的研制拓展了金属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研究范围,可为海工装备的设计、选材以及制定防腐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2020年修改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围绕议题式,打造活动型学科课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表明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议题式教学法,将成为该学科教学的大势,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急需破题的时代命题。然而,高中生的个体差异性乃客观存在,教材的知识体系在教学实践中面临重新分割与重组,以及课堂本身的差异化与单元设计的模块化等因素客观存在,作者据此创造性地提出“差异性议题式教学”,以此回应与落实普
随着世界范围内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应用,复杂的网络结构促进着新的威胁产生,网络攻击模式显著增加,入侵检测系统及其相关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防御手段,因而得到了业界的大量关注。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现在的互联网环境,对于攻击的检测有两个主要的挑战。第一,网络流量大,而且产生快;第二,特征选择问题,攻击形式多样,不同场景适用性问题。在此之前,使用的机器学习方法执行任务都是基于特征选择的,样本的特征
浮游植物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是支撑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叶绿素浓度(Chl a)是指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参数,其时空变化特征与诸多环境要素密切相关。本研究基于2019年夏季珠江口海域水文及生物地球化学观测数据,初步探讨该时期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效应。并选取2种代表不同类群的典型赤潮生物进行室内培养实验,重点分析南海北部海域常见赤潮藻在不同环境因子(N、P浓
鱼类初期阶段的发育,主要有胚胎、幼鱼以及稚鱼期,初期阶段要求内源性营养即卵黄提供生长必需营养外,其余时期都得从外部环境摄取食物等营养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繁殖。鱼类生存环境通常简单分为自然水域和人工养殖水域。自然水域的鱼类因气温变化,食物的分布差异,物种间捕食竞争,生态环境遭遇破坏等诸多原因大概率面临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的问题。而在人工养殖环境中,水产的工厂化养殖导致的养殖密度过高,造成饵料投喂不均匀,养
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教育产生深度融合,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成为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传统教学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方面存在困境。本研究为了探索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构建了一种“线上动态”分层教学模式,并把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融合,整个分层教学模式都基于云班课平台展开,并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进行实验研究,以验证该模式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
科学探究能力被认为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要素,已经日益成为一线教师密切讨论的热点话题。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将教学内容渗透到任务中,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通过这个过程主动构建知识与经验,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出可以应用于初中化学的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初中学生的化学科学探究能力。本研究以九
虾青素有多种生物活性和突出的生理功能,从雨生红球藻等生物资源中提取天然虾青素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提取率高、设计性强特点的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常被应用于生物分子的萃取工艺。然而,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中常见的水结构促进(kosmotropic)组分为无机盐或有机盐,溶液环境通常呈现强碱性,不利于保持萃取分子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本文以低共熔溶剂替代盐类作为kosmotropic组
目前,一种便捷、灵活、智能的饮料机现调售卖机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这种饮料现调售卖机在用户需求量瞬间增加,冷饮需要连续出杯时,将导致冷饮温度超出限制值。为了克服该难题,本研究探求采用蓄冷方式解决以上问题,研发一种新型蓄冷装置。新型蓄冷装置的研发必须要经历系统设计和性能验证这两个阶段。如何优化蓄冷装置的部分组件以及整个蓄冷系统,这是一个很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本文主要工作及研究所得出结论如下:(1)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