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癌肿瘤间质中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与预后关系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er720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类型以食管鳞癌(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EAC)多见。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存在明显差异。同一个体同时发生的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即所谓的食管鳞癌/食管腺癌重复癌,所受外界因素影响相似,遗传背景相同,是一个研究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发病机制差异的理想模型。评估炎症细胞在恶性肿瘤浸润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关系的相关研究已见于包括食管鳞癌在内的许多文献报道,但目前尚未见到研究食管腺癌炎症细胞浸润的相关报道。  目的:  了解食管鳞癌/食管腺癌重复癌肿瘤间质中肿瘤相关嗜酸性粒细胞(TATE)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浸润情况,探讨TATE和TAM的浸润数量与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重复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旨在为食管癌的早期预防提供更多的依据。  方法:  分别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手术切除的16例食管鳞癌/食管腺癌重复癌肿瘤间质中TATE的浸润数量和应用免疫组化SP法,以CD68为巨噬细胞标记物,检测手术切除的16例食管鳞癌/食管腺癌重复癌肿瘤间质中 TAM的浸润数量,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及随访结果,分析重复癌中食管鳞癌与食管腺癌肿瘤间质中浸润的 TATE和 TAM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1.食管鳞癌肿瘤间质中TATE浸润数量的中位数值为56个/10高倍镜视野,TAM浸润数量的中位数为129个/10高倍镜视野。食管腺癌肿瘤间质中 TATE浸润数量的中位数值为65.5个/10高倍镜视野,TAM浸润数量的中位数值为158个/10高倍镜视野。  2.食管鳞癌肿瘤间质的 TATE浸润数量随着肿瘤浸润的深度增加而增加(p=0.034),随着肿瘤临床分期越晚也增加(p=0.003)。  3.食管鳞癌肿瘤间质的 TAM浸润数量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较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要少(p=0.041)。  4.I期、II期食管腺癌肿瘤间质中TATE浸润数量比食管鳞癌的要多(p=0.026)。  5.食管鳞癌肿瘤间质中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与生存时间无相关关系。  6.食管腺癌肿瘤间质中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与生存时间无相关关系。  结论:  1.食管鳞癌肿瘤间质的TATE浸润数量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术后病理分期有关。  2.食管鳞癌肿瘤间质的TAM浸润数量与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  3.早期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中的TATE浸润数量有明显的差异性。  4.TATE和TAM在食管鳞癌/食管腺癌重复癌肿瘤间质的浸润数量对患者生存预后没有影响。
其他文献
说明文阅读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记叙文教学、议论文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范围里几乎成三足鼎力之势。  说明文阅读教学看似不像记叙文教学那样繁复,也不像议论文教学那样艰涩,应该是中考三大文体阅读教学中比较“好啃的一块骨头”。其实,不然。说明文文体特征决定了,它既不会像记叙文那样或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或辞藻生动感情淋漓,也不会像议论文那样说理透析折服众人,它只是一些实际事物或科学事理
目的:   对1例采用Herbert钉治疗的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合并内踝骨折的病例进行为期15个月的随访,评估其术后恢复情况,为距骨颈骨折的治疗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   方
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培养具有审美素养的人才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能更好的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和教育结构的转变,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其中也包括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审美情感的教学过程提倡真实性、与社
阅读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个人的素质,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
国家教委93年的课改计划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课程安排中,除学科类课程這一板块外,增加了活动类课程的板块,强调“课程包括学科类、活动类两部分”。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包括数学学科课与数学活动课。新的课改计划实施不久,难免有的数学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概念模糊,认识不清,将数学学科课与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要求、教学特点混为一谈。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数学学科课与数学活动课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探讨,求教于同行。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