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阐释:对《华盛顿广场》的两部改编电影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g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改编研究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评论家认识到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其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方式。亨利·詹姆斯的作品一直以来都备受电影改编者的青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更是出现了詹姆斯作品的改编热潮。本论文将具体分析改编自詹姆斯同一作品《华盛顿广场》(1880)的两部电影,通过结合文学、电影、电影改编等理论构建新方式分析原作品;同时通过对两部电影的分析比较,论述电影工作者在改编《华盛顿广场》时的解读过程与策略选择如何受到其所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全文共分五部分。导言部分简要介绍詹姆斯及其作品《华盛顿广场》以及该作品当时在文学界的反响,同时介绍了文学和电影的关系、电影改编的发展以及詹姆斯作品的电影改编。第一章分析威廉·惠勒1949年执导改编的电影《女继承者》。该章首先介绍彼得·布鲁克斯等评论家对情节剧的传统模式的理解,进而分析詹姆斯作品,特别是《华盛顿广场》中所包含的情节剧成分让惠勒的改编有据可循。惠勒不仅描绘了凯瑟琳与父亲之间的戏剧冲突,同时还探讨人物内心感受;其改编不仅显示出他对传统情节剧模式的创新,也成就了他对原文学作品的批评理解。第二章分析波兰裔女导演霍兰1997年执导的同名电影《华盛顿广场》。不同于惠特,霍兰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原著,其影片着重刻画凯瑟琳的成长:从一个深受父权压制的顺从女儿蜕变为自主命运的独立个体。该章介绍了詹姆斯作品的女性主义批评概况,重点探讨原著中被忽视的女性主义元素,从而为霍兰的改编提供了合理性。不同于以往多数人的批判,本章指出霍兰对这部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解读充满新意,创造性地对原著女性进行了现代解读。第三章就人物刻画、情节、艺术技巧三方面比较了两位导演基于不同时代背景改编的两部电影。两部电影在刻画主要人物时各有侧重;为实现主题转换分别对原著情节进行了适当增减改写;并采用不同艺术手法实现个人解读。两位导演的改编深受其所处时代影响,惠勒通过把凯瑟琳塑造成复仇者的形象探究了二战后美国社会女性权利的移交,霍兰则受当时女性运动启发在片中展示了积极的社会变化,加深了读者对詹姆斯原著的理解。论文在结语中指出,惠勒与霍兰从不同角度改编,展示其对原著的批评解读:《女继承者》(1949)对传统情节剧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华盛顿广场》(1997)强调了原著中被多数评论家忽略的女性主义成分。这种电影改编可作为新方式丰富原作《华盛顿广场》的文学批评,并展示不同时代主流文化对女性身份的不同认识。
其他文献
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为油气"难采储量"的开发提供了历史机遇期。抓住机遇,不仅可以使"难采 储量"得到经济有效地动用,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应于难采储量开发的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提高创新能力和反应能力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可,知识管理代表着21世纪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服装行
  本文分别采用了H202-Cu2+自由基降解体系和FUCenzyme对墨角藻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降解,并通过HILIC-MS对降解产物进行了一级结构分析。研究发现,采用两种降解方式均得到了较
基于功能材料致动器的振动辅助加工(VAM)将精密加工与小振幅工具头振动结合来改进加工工艺,恰当地融入一维或二维振动,从而提高加工质量。利用功能材料制成的致动器,可满足多
<正> 主动脉——食管瘘(Aorta-Esophageal Fistula,以下简称AEF)临床并不少见,多病情严重而易危及生命。随着胸心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本症认识的提高,近年来虽有个别手术存活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酪蛋白酶解液及不同肽段酪蛋白酶解液对抗氧化自由基的体内外清除作用。实验选择了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凝乳酶水解酪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肽。以羟自由基(
根据某型飞机最小操纵速度科目专项试飞要求,为有效评估飞机偏离跑道中心线的距离,构建了一套稳定可靠的光电测试系统,通过在飞机中段机腹中心线上加装高速数字摄像机,获取飞
研究基于多年的专业教学经验,在总结多种教学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多模式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从在线课程的建设、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与反馈,到考核机
香豆素类天然产物因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HIV、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已成为天然产物全合成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简单小分子出发,完成了四种从单萜类
<正>大数据正变得无处不在。有一个基本的说法,叫做大数据将改变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活。基于大数据背景,基于传媒转型发展的趋势,大数据新闻一下子成为很多媒体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