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车型正面25%重叠碰撞安全性仿真及优化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自诞生以来,对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件的发生数量也随之增加,对人体安全带来威胁,因此汽车碰撞安全性已成为汽车设计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当下在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的正面碰撞中,对整车正面100%刚性壁障碰撞与正面40%重叠可变性壁障碰撞两种正面碰撞工况进行了详细的碰撞评价描述。但是在正面交通事故统计中,整车正面25%重叠碰撞的概率不仅约占正面碰撞的1/4,而且其对驾乘人员的伤害更大。因此2012年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IIHS)提出了重叠率为25%的小偏置正面碰撞试验,并正式颁布了车辆小偏置正面碰撞的试验规范和评估标准。本课题对汽车碰撞仿真有限元基本理论进行阐述,为汽车正面碰撞仿真提供理论支持。通过有限元建模原则以及IIHS规定的试验规范,依靠hypermesh建立起正面25%重叠刚性壁障碰撞的整车有限元模型,包括碰撞壁障的建立,接触的设置,计算参数的设定等,并通过LS-DYNA软件进行有限元模型的计算。通过对计算数据中能量变化曲线,质量增加与沙漏能的分析,验证了碰撞仿真的可靠性。在确定计算结果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后,对正面25%重叠刚性壁障碰撞仿真中的整车变形,B柱加速度,前围板侵入量,车门的变形等关键数据进行分析,并依据IIHS规定的评价碰撞仿真后的整车车身完整性评价方法进行评级。结果显示出整车模型的前围板侵入量及车门变形过大,B柱加速度略大,整车车身完整性的评级为“差”的结论。为提高整车模型的正面25%重叠刚性壁障碰撞的安全性能,本文根据25%重叠碰撞的变形特点以及能量吸收特点,对汽车前纵梁进行结构改进以及A柱加强板上下段和A柱上边梁加强板的材料替换,同时针对前围板进行添加加强梁和替换高强度材料的改进方法。优化前后的结果对比显示,驾驶员侧B柱的最大加速度降低了11.5%,前围板的最大侵入量降低了43.7%,同时车门的变形程度改善明显,整车车身完整性的评级由“差”变为“良好”,优化后的整车安全性能更高。
其他文献
地表形变监测是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点。川藏铁路是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项目,线路经过的折多山区域地形起伏大、季节性温差大和地质环境复杂的特点。区域内多数山峰海拔超过了4000米,年度降雨量大、山区冰雪反复冻融;区域内鲜水河断裂带近期活动明显,花岗岩体较破碎,并发育有较多的NW走向节理。为保障该区域的川藏铁路前期勘察和后期建设运营的安全,开展地表形变监测和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道路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安全性与舒适性上,路面色彩对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要求逐渐被提出来,因此开始制备彩色胶结料,但在实际路面使用过程中,彩色胶结料发生老化会使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力学性能。本文通过改进的耦合老化试验箱对自制彩色胶结料的老化规律进行研究,提出彩色胶结料的老化机理。通过四种原材料制备彩色胶结料,根据三大指标正交试验结果为模型样本数据,建立改进的3层彩色胶结料物理
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的理论和应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强背景场中微弱光信号的探测方面。基于布里渊放大技术能够实现微弱光信号的窄带滤波放大,其中布里渊增益谱的优化、测量和低畸变放大至关重要。然而,单模光纤中布里渊增益谱通常为洛伦兹线型,这势必会造成信号的非均匀放大,从而产生畸变。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提出了利用非等幅泵浦线获得窄带平顶增益谱的方法,从而实现低畸变滤波放大。利用多线增益谱理论模型
无铆钉铆接技术具备白车身连接件金属板件的独特优势,并且存在于各种工业产品的制造过程中。无铆钉铆接技术直接利用板件材料的塑性变形形成接头的机械自锁结果,达到牢固连接的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车身常用的Q235钢材和铝合金5754材料无铆钉铆接成型工艺,研究铆接成型过程机理和相关塑性变形力学理论、影响模具参数的规律和优化设计模具参数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无铆钉铆接成形理论研究及铝合金5754和Q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要素和乡村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最为激烈的区域,也是土地利用问题、社会经济问题及生态问题等较为尖锐的区域。城乡结合部的边界是加强土地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及时掌握乡村城镇化进程、监测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因此,科学、合理、快速提取城乡结合部的范围有利于研究其内部用地结构变化规律,对城乡结合部的管理和城乡规划提供科学指导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影像越来
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后处理技术被认为是进一步降低车用柴油发动机NOx排放的必要技术路线之一。然而,SCR催化器转化效率对温度十分敏感,尤其是插电式柴电混合动力汽车多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发动机频繁启停导致的发动机排气温度波动较大,从而导致SCR催化器效率降低和排放性能恶化。因此制定的整车能量管理优化控制策略,在保证燃油经济性的条件下能够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同时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如交通拥堵、堵塞现象以及频发的交通事故等交通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交通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车辆检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对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视频监控、车牌识别等问题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车辆检测利用机器学习和图像处理技术,确定感兴趣车辆目标区域。但是远距离车辆目标和重叠车辆目标在图像中
随着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加剧,节能且环保型汽车成为汽车行业应对该挑战急需迈出的关键一步。电池技术的发展制约了纯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那么比传统燃油汽车更加节能的混合动力汽车就成为目前汽车工业应对能源问题所开辟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整车控制策略的开发是混合动力汽车研发的重点。作为控制策略的输入需求扭矩的识别影响动力总成负载及驱动模式的划分进而影响整车动力性及经济性。因此引入驾驶
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常被用于解决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跨座式单轨运输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相比于地铁、有轨电车,其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低、运行噪声低、造价低、工期短、占用空间小等优点。它不仅可作为大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补充,又可作为中小型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而转向架是跨座式单轨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和传递力的基体。为保证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对转向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各大城市交通愈发拥挤。城市轨道交通成为缓解城市公共交通拥堵的主流选择。自动导向轨道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典型制式,以其工程条件好,环境友好,高运营水平,生产运营费用低等优势,适合中小运量等特点,在中小运量城市线路选择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现行自动导向轨道系统车辆转向架结构复杂,单车运力小,安全冗余低,车辆运行稳定性差,运维成本偏高,影响其应用范围,因此有必要研发新型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