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酸促进过渡金属催化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wei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催化氧化是石油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等诸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反应之一,许多药物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都亟需通过高效的催化氧化过程合成得到。因此,发展新的催化氧化技术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在催化氧化合成反应中,过渡金属是一类极其重要的催化剂,所以精准调控过渡金属在有机合成中的反应性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在酶催化、多相催化、均相催化等领域中,通过路易斯酸调控过渡金属离子催化性能的例子非常普遍。详细阐明路易斯酸提升过渡金属催化剂氧化能力的基本原理并将该理念拓展到有机合成反应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与前景。本论文基于课题组前期路易斯酸促进钯催化的有机反应,将Pd(II)/LA催化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应用拓展与机理研究,为该Pd(II)/LA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现实和理论依据。论文第二章研究了Pd(II)/Al(III)催化二芳基炔烃高效合成1,2-二酮衍生物的Wacker-type氧化反应。在最优反应条件下,Pd(II)/Al(III)催化体系显示出良好的底物适应性,并以62-99%的收率得到目标产物1,2-二酮衍生物,而单独Pd(II)作为催化剂时产物的最高收率仅为39%,由此可见Al(III)在反应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单独的Al Cl3并不能溶于DMSO溶剂中,而在加入等当量的Pd(OAc)2后便可完全溶解。通过对照实验发现,反应溶剂DMSO还起着氧化剂的作用。基于本课题组前期的工作与NMR和UV-vis的表征结果我们推断在反应体系中生成一种新的杂双金属Pd(II)/Al(III)活性物种,该物种中Pd(II)和Al(III)通过双醋酸桥连接,带有3+正电荷的Al3+让Pd(II)物种更加缺电子,从而提升了Pd(II)物种在炔烃氧化中的催化能力。论文第三章研究了以氧气为氧化剂Pd(II)/Sc(III)催化的N-甲氧基苯甲酰胺的烯化/环化反应。实验发现单独Pd(II)催化该反应时仅得到最高收率为28%的环化产物,而将Sc(OTf)3加入到Pd(TFA)2时可以显著提高Pd(II)的催化效率并且得到不同结构的环化产物且产物的最高收率为68%。同位素动力学研究发现导向基团邻位的C-H键活化烯化是反应的决速步。紫外动力学和NMR对照实验证实了Sc(III)并不是通过与底物配位来作用,更可能是与Pd(II)生成杂双金属中间体作为催化反应的活性物种促进反应的进行。尽管Pd(II)催化芳烃C-H键活化已被广泛报道,但在C-H键活化之前的中间体(例如π络合物)由于不够稳定,使得对其的直接表征观察仍未见报道。在本章研究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NMR表征确定了两种未报道的反应中间体,一种是不对称的η6-配合物(即π络合物),另一种是质子尚未释放到环境中的钯环物种。结合之前的研究,我们认为以三氟乙酸桥连接形成的杂双金属Pd(II)/Sc(III)物种是催化活性改善的原因,该物种增强了Pd2+的亲电能力,进而增加了π-络合物的稳定性,从而可以被NMR检测并鉴定。Pd(II)/Sc(III)催化的烯化/环化反应对电子效应不敏感现象支持了该反应经历CMD机理,且第二个中间体的NMR表征也为该机理提供了重要证据。该反应进一步体现了Pd(II)/Sc(III)双金属催化剂在催化氧化反应中的优势,且新确定的两种中间体为Pd(II)催化芳烃C-H键活化的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为了验证Pd(II)/LA体系是否能扩展到其他廉价金属中,论文第四章发展了一种新的Ni(II)/Y(III)催化剂,成功地应用于硫醇(酚)和磷酸酯的氧化偶联反应,并拓展到具有生物活性和医用价值的化合物合成中。在研究中发现,单独的Ni(II)对该反应的催化活性很低,最高仅得到38%收率的产物,而加入非氧化还原金属离子Y(III)可以显著地提高Ni(II)的催化效率,获得88%收率的偶联产物。并且加入的路易斯酸酸性和促进效果相关,即酸性更强的路易斯酸有着更好的促进效果。Stopped-flow动力学的研究同样发现Y(III)的加入可以明显地加快Ni(II)活化硫醇进而生成RS-Ni(II)/Y(III)中间体,并且也加快了该中间体接下来和磷酸酯生成硫代磷酸酯类衍生物的氧化偶联反应。更重要的是,在该研究中首次通过ESI-MS表征检测到了杂核双金属Ni(II)/Y(III)物种,为该催化剂的结构确认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并且增进了我们对路易斯酸促进过渡金属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解。
其他文献
力学弛豫谱方法(也称为动态力学分析、内耗谱)是研究固体材料和软物质动力学弛豫的主要手段。力学弛豫谱在非晶态体系中广泛应用,对理解非晶态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变形、热稳定性与结晶化等基本科学问题和开发新型非晶态材料具有指导意义。然而,目前力学弛豫谱设备对样品几何尺寸和材料刚度要求严格,只有满足样品尺寸达到厘米级、材料刚度在102~107N/m范围的条件才能测量。另一方面,多种新开发的、有重要应用的非晶材料
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肺腺癌是发生率最高的肺癌亚型,占肺癌发生率的40%左右。与其他几种肺癌亚型相比,肺腺癌在年轻、非吸烟女性中的发生率较高,且EGFR基因在该类人群中易发生突变。EGFR是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可通过信号通路调控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和血管新生,并且能够抑制细胞的凋亡,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肺癌中,EGFR酪氨酸激酶区的突变主要发
正渗透(FO)技术具有溶质截留率高、膜污染倾向低、水回收率高、能耗相对较低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废水处理技术。然而,FO技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处理复杂成分废水时严重的膜污染,与其它过程耦合的效率问题以及缺乏高性能的汲取溶质,这些因素制约了FO技术进一步的应用。在本论文中,有机膦酸盐阻垢剂被用作为汲取液来缓解FO处理油田采出水应用中膜的污染,并进一步研究将其作为料液的添加剂来控制超滤
轻型并联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电路板加工、生产线精确分拣、食品行业的转运包装等领域,但是轻型并联机器人机械结构与动力学特性复杂,在高速复杂工况下,柔性连杆、柔性关节与关节间隙等影响因素将会降低其末端执行器的位置精度、工作效率与运行稳定性,现有机器人控制方法的表现大都不尽如人意,存在误差大、算法结构复杂、鲁棒性与可移植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深刻分析轻型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过程及特性,并对其智能控
低温Cu-Cu键合技术是实现电子器件和三维集成电路电互连、机械支撑和散热的关键技术。目前电子封装正朝着集成化、小型化、多功能化和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对键合技术提出了全新挑战,迫切需要发展新型低温Cu-Cu键合技术。纳米铜膏由于小尺寸效应、成本低、抗电迁移性强、导电导热性优良和耐高温等优势,在低温Cu-Cu键合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铜纳米颗粒自发性氧化会降低其键合性能,需借助高温高压和还原性气氛才
在人力成本增长和产品需求多样化的今天,采用机器人替换人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制造企业的青睐,机器人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相比于机械臂来说,移动机械臂[1-2]是一种新型机器人,它结合了自动导引运输车和机械臂的功能,同时避免了自动导引运输车需要自动导引装置和机械臂不能大范围移动的缺点,非常适合于执行机床上下料任务及物料入库任务。然而,我国的移动机械臂离成熟的工业应用仍有距离,关键原因之一在于:在复杂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由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高效的可持续能源的转变成为一项巨大挑战。锌空气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可充电性等优势,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能源转换与存储技术。锌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空气阴极发生氧还原反应(ORR),充电过程发生氧析出反应(OER),然而,ORR和OER的缓慢动力学使其具有较低的功率密度和差的循环稳定性。铂碳和钌/铱化合物分别是高效的氧还原和氧析出
高性能工程塑料,如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国家战略领域关键零部件。然而,传统制造方法存在设计自由度低、复杂结构整体制造困难等不足。激光选区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作为增材制造技术的重要分支,对于整体成形复杂结构优势显著。然而,目前国内SLS装备预热温度低,只能用于低熔点聚合物
三周期极小曲面(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TPMS)点阵结构是由满足特定约束条件下面积最小且平均曲率为零的曲面在空间上周期性排列构成的。TPMS点阵结构与常规桁架类点阵结构相比,受力时应力分布均匀、各向承载能力均衡、疲劳寿命长,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TPMS点阵结构的高度复杂性,传统工艺难以成形。增材制造技术在理论上可成形任意复杂形状,对于成形T
现场检测仪的电能计量准确性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电能结算的公平公正,因此检测仪校准设备是维护其溯源体系的重要环节。目前,交流充电桩现场检测仪(以下简称"现场检测仪")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没有统一标准,且校准效率低。本文提出一种TD3610现场检测仪自动校准系统,并对导线压降消除、谐波叠加等技术难点做了详细探讨,可有效校准现场检测仪,提升校准效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