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性聚合物纳米粒子辅助临床肿瘤的一体化治疗方案的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it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临床肿瘤一体化治疗的流程,首先是通过手术切除实体瘤,随后通过化疗、放疗、基因疗法等杀死残余或转移的肿瘤细胞,防止复发。这些治疗可能会影响健康组织或器官,造成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肿瘤手术中切缘阳性引起的癌症复发,化疗和放疗影响其它健康组织和器官,并阻碍癌症治疗的进程。因此,急需开发高效、安全、可行的手段来实现肿瘤精准切除和实现靶向肿瘤治疗。纳米医学是结合纳米科学、纳米工程以及纳米技术与生命科学相互作用的研究领域,已经成为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中,纳米技术是指专注于研究粒径在纳米级别的材料和功能系统的合成、表征和应用的科学领域。如今,人们对这些材料的兴趣不仅在于它们的体积小,而且还在于它们在纳米维度上的独特物理(电、光、磁)和化学性质(与宏观尺度上的同一种材料相比),同时可扩展细胞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此外,因为它易于合成和功能化,同时具备低免疫原性和低毒性等优点,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促进了诊断、治疗、成像辅助手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应用诸如癌症等的复杂疾病中。本课题设计了基于功能化聚多巴胺的纳米喷剂用于热成像辅助的肿瘤精准化手术切除和具有超分子组装电荷遮蔽结构的生物响应型载体用于肿瘤基因编辑。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功能化聚多巴胺的纳米喷剂用于热成像辅助肿瘤的精准化手术切除尽管基因治疗,药物治疗等在肿瘤治疗领域飞速发展,但是,手术切除仍然是临床中大多数实体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切缘阳性(肿瘤病灶的切口边缘中残留癌细胞)仍然是巨大的挑战。本研究开发了基于RGD修饰表面的聚多巴胺微球喷剂用于热成像辅助肿瘤精准化切除。制备一个表面修饰RGD肽,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的聚多巴胺微球(PDA-RGD),该RGD肽能特异性与肿瘤高表达的ανβ3整合素结合。大范围喷涂材料悬液至疑似肿瘤区域,通过特异性识别后清洗,PDA-RGD滞留于肿瘤部位表面。808 nm近红外激光器结合红外热成像仪捕捉视野中的热成像图,精准确定肿瘤边缘区域,辅助手术的精准切除。研究中通过DLS、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手段证明了PDA-RGD的成功制备。结果显示PDA-RGD光热成像系统的最佳功率为3 W/cm~2和最佳照射时间6 min,其光热转换效率是54.27%。在研究PDA-RGD对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选择性实验证明,PDA-RGD对高表达ανβ3整合素的肿瘤细胞有显著的选择性,并进一步用内吞实验加以佐证。最后,在荷瘤小鼠动物模型的实验中证明了其对肿瘤边缘能实现精准的定位。结果表明,纳米喷剂结合热成像技术实现了从宏观上可视化整个肿瘤范围,并能精准确定肿瘤边缘区域,辅助手术的精准切除肿瘤。2、具有超分子组装电荷遮蔽结构的生物响应型载体用于肿瘤基因编辑的研究CRISPR/Cas9(聚簇的规则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核酸酶)基因编辑平台是遗传疾病的有前途的治疗工具,因为它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易于靶向特定基因并编辑致病基因。克服基因载体在级联递送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生物障碍,仍然是巨大的挑战。在本章中我们设计合成了一个具有生物响应性的超支化电荷遮蔽外壳,具有谷胱甘肽响应降解的超支化聚阳离子内核的CRISP/Cas9递送系统载体。外壳(CD-HPG-FA)是以β-环糊精(β-CD)为核引发的聚缩水甘油醚(HPG),并在HPG上修饰具有肿瘤靶向性的叶酸(FA)。内核(HPAA-BM)是含有双硫键的超支化聚酰胺-胺(HPAA)外围接枝苯并咪唑(BM)。利用β-环糊精与苯并咪唑的主客体作用将CD-HPG-FA组装到超支化聚酰胺-胺的外层形成电荷遮蔽外壳。该载体在血液循环递送中由于外层的HPG遮蔽外壳保护而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抗非特异性吸附能力而实现长循环。载体外壳通过叶酸与肿瘤细胞的叶酸受体特异性识别,达到肿瘤靶部位后在酸性条件下脱去遮蔽外壳而恢复基因转染效果。进入肿瘤细胞后阳离子载体被谷胱甘肽降解而释放出CRISP/Cas9基因编辑系统达到治疗的目的。通过~1H NMR、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证明内核与外壳的成功制备;通过二维核磁谱图证明了内核与外壳实现了自组装。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和荧光光谱证实了β-环糊精与苯并咪唑的pH响应性解组装和HPAA的谷胱甘肽响应性降解。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和基因转染实验研究核/质粒/壳三者的最佳质量组装比例为10:1:100。通过DLS、TEM的分析结果表明,自组装前后具有尺寸缩小,以及解组装后尺寸回弹的现象。细胞凋亡实验表明在pH 6.5比pH 7.4时,基因编辑系统对于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效果更佳。通过活体成像的离体组织证明了载体在肿瘤具有显著的富集情况。载体的血液相容性评价证明了该载体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该载体的设计能够克服多种生理障碍,并以最佳效率将有效载荷传递至肿瘤组织。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该载体还可以适用于提供其他类型的基因递送体系。
其他文献
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产出形式,具有即时性的特征。在此过程中,译员通过自我监控机制对语言产出进行监控并可能适时采用自我修正策略。研究口译中的自我修正现象能为口译学习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旨在通过口译实验收集数据研究学生译员在英汉和汉英交传中的自我修正现象。本研究实验对象是北京外国语大学MTI 口译专业的30名学生,30名学生译员同时进行英汉和汉英交替传译,实验结束后收集口译录音,并对录音进行
目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的疾病,其分子遗传学标记为Ph+染色体。虽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使CML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但不能完全消除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s),使患者仍存在复发的风险;另外,部分C
在黎曼几何中,曲率与拓扑之间的关系是热点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在特定曲率以及一定体积增长条件下黎曼流形的拓扑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研究具有渐近非负Ricci曲率的完备非紧黎曼流形M.假设流形M满足一定大体积增长以及k _p(r)≥-C/(1+r)α(α∈[0,2],C>0),一方面,利用推广的Excess函数和Busemann函数,证明流形M在第k个渐近非负Ricci曲率条件下具
目前高压电机主绝缘使用的是云母带绝缘,为解决高压电机体积大,发热严重等问题,云母带也在朝着导热性越来越高和厚度越来越薄的方向发展。本文以高压电动机定子主绝缘为研究对象,结合仿生贝壳珍珠母层微观结构,抛弃补强材料,通过云母粉与胶粘剂共混,制备层状云母复合绝缘材料。本文首先通过对云母粉表面最佳改性条件的研究,制备了不同改性剂在最佳改性条件下的云母粉,再分别以壳聚糖和环氧树脂为胶粘剂,制备了两种层状云母
辅助供电系统是地铁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同时对辅助变流器的功率密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基于硅器件的传统辅助变流器很难在上述指标实现新的突破。碳化硅器件具有更高的开关速度和更小的开关损耗等电气特性,应用在地铁辅助变流器中可以大幅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和效率,有助于实现高效化、轻量化等发展目标。本研究围绕着设计一款基于全SiC器件的大功率辅助变流器样机展开工作,旨在
枸杞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枸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探索枸杞连作障碍的改良措施,对于维持枸杞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生物炭具有调节土壤pH、维持土壤养分和促进微生物群落功能及多样性等作用,已广泛用于土壤改良。但目前就生物炭在缓解枸杞连作障碍中的作用效果和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稻壳生物炭为材料,通过温室和田间实验相结合的
球形氧化铝因其粒径小、成球度高、分散性好等独特的性能,在氧化铝市场上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因此制备出性能优良的球形氧化铝粉体也成为国内外从事氧化铝粉体研究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醇盐水解法、均相沉淀法以及水热法三种不同方法分别制备出具有球形形貌的氧化铝粉体,探究了不同条件对粉体微观形貌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
巫溪盐文化承载着巫咸古国到巫溪县几千年的历史,其中的巫溪盐文化传说故事与传统制盐技艺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厚度,但是巫溪盐文化现阶段传承的手
在所有的过渡主族金属氧化物中,氧化铜的纳米结构由于其独特的光电性能而广泛地应用于光电器件领域,二维单层氧化铜由于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刚度和优良的电子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它的间接带隙特性不利于其在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将间接带隙调整为直接带隙对二维氧化铜应用于光电器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应变和掺杂是调控二维材料性能最常用的两种方式,本文系统地探究了应变和掺杂对二维氧化铜的电子性质和光学性质的影响,成
为实现地震激励下耗能结构的平稳与非平稳响应建模以及基于抗震规范的地震作用取值,本文采用带支撑的本构关系为一般积分型的粘弹性阻尼器模型,分别运用传递矩阵法和一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