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处理及挤压铸造Al-Zn-Mg-Cu合金的组织与性能及热处理工艺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boy8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实现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整个汽车行业所关注的重点,要求结构件在轻量化的同时其强度也要满足要求。Al-Zn-Mg-Cu合金是室温下强度最高的铝合金,自然成为实现轻量化的首选材料。但是Al-Zn-Mg-Cu合金具有合金化程度高、凝固温度范围宽等特点,导致铸件极易产生缩孔、气孔和热裂纹等缺陷,铸造性能很差。因此,Al-Zn-Mg-Cu合金铸锭一般还需要塑性加工以减少缺陷。目前,Al-Zn-Mg-Cu合金主要是轧制成板材使用,很难加工制造复杂的零部件,极大地限制了Al-Zn-Mg-Cu合金的应用范围。挤压铸造是一种使合金熔体在压力下凝固成形的方法,能有效减少凝固过程中产生的缩孔、缩松等缺陷,提高铸件的力学性能。挤压铸造可以直接用于制造形状复杂的产品,被认为是实现以铸代锻的首选方法。另外,Zr元素是Al-Zn-Mg-Cu合金的重要晶粒细化剂之一,然而Zr元素只有在基体中以均匀分布的细小金属间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时才能发挥显著的正面效果。已知Zr元素在α(Al)中的溶解度较低,其含量过高反而起到负面效果,因此探明其在超声及挤压铸造条件下的合适含量及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挤压铸造工艺(SC)制备不同Zr含量的Al-Zn-Mg-Cu合金试样,研究Zr含量对挤压铸造态Al-Zn-Mg-Cu合金的影响。结果表明,Zr元素能起到晶粒细化效果,但当其添加量过高(w(Zr)>0.15wt.%)时,容易发生偏聚形成粗大的初生Al3Zr相,细化效果减弱,且晶粒细化不均匀,导致晶粒尺寸相差很大。此外,随着Zr含量的增加,成分偏析愈发严重,晶内出现大量第二相组织。随后,采用超声处理+挤压铸造工艺(UT-SC)制备不同Zr含量的Al-Zn-Mg-Cu合金试样。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Al-Zn-Mg-Cu合金的成分偏析问题,而且可以抑制Zr元素在凝固过程中的偏聚,防止粗大的初生Al3Zr相生成。此外,在超声作用下可以提升Zr元素的添加量至0.2wt.%,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其晶粒细化效果,提升合金力学性能。通过对比固溶处理后的SC和UT-SC合金试样组织及性能,研究超声处理对Al-Zn-Mg-Cu合金固溶过程的影响,确定UT-SC合金试样的最佳峰值时效工艺以确保获得最大强度,并研究其时效行为。结果表明,SC和UT-SC合金试样在固溶处理中都会发生低熔点共晶相转变为熔点更高的难溶相的过程,需要进行双级固溶处理消除残留相,以提升合金的过饱和程度,促进时效强化。相同固溶条件下,UT-SC合金试样的固溶效率更高,经过470℃×24h+480℃×8h双级固溶处理后,UT-SC合金试样中的残留第二相已基本全部回溶(仅有少量Al Cu Fe相残留)。UT-SC合金试样的最佳峰值时效工艺为120℃×20h。热处理后的UT-SC合金试样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晶内均匀分布着固溶过程中析出的亚稳态Al3Zr粒子及时效过程中析出的细小GP区、η’相强化相。UT-SC合金试样的屈服强度达到521MPa,抗拉强度达到579MPa,伸长率达到8%。但合金具有明显的晶界偏析现象,晶界处易形成粗化的η相(Mg Zn2),这会对合金的塑性产生不利影响。分别采用挤压铸造+热挤压工艺(SC-EX)和超声挤压铸造+热挤压工艺(UT-SC-EX)制备挤出变形态Al-Zn-Mg-Cu合金试样,研究Al-Zn-Mg-Cu合金的初始组织对变形后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C合金试样在热挤压变形后,原本铸造组织中粗大的非平衡共晶相被挤碎聚合成沿挤压方向分布的纤维组织,这些粗大的组织在热变形过程中会加速位错累积。因此,这些周围具有存储能和应变的大尺寸第二相组织能够激发再结晶形核,促进再结晶的发生,使得该区域会优先长出新晶粒。而UT-SC合金试样在热挤压变形后,第二相组织纤细,合金元素分布均匀,位错无法累积,所以动态回复在其热变形过程中占主导模式。此外,SC-EX合金试样中粗大的第二相组织主要偏聚在晶界处,阻碍位错的运动和晶界的偏移,这会导致再结晶温度升高。所以在相同固溶条件下,SC-EX合金试样的固溶效率和再结晶程度要低于UT-SC-EX合金试样,这也导致SC-EX合金试样的强度和塑性要低于UT-SC-EX合金试样。相较于挤压铸造态合金,挤出变形态合金在经过峰值时效处理后,强度和伸长率都得到提升,其中UT-SC-EX合金试样的强度最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583MPa、634MPa。合金塑性提升最为明显,UT-SC-EX合金的伸长率达到18.2%,从断口形貌可明显看出,断裂形式从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
其他文献
快速刀具伺服(Fast Tool Servo,FTS)超精密车削技术在制造微纳米结构功能表面和自由曲面方面非常具有发展前途。本文以补偿超精密机床加工中Z轴运动平台惯性振动所触发的动态轮廓误差为主要目标,研制了一套高频高精的FTS装置,搭建实验系统提取惯性振动导致的误差,提出了对FTS装置进行超精密实时振幅控制来补偿动态轮廓误差从而提升加工表面质量的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归结如下:(1)设计了一款
【目的】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铂类耐药和缺乏有效药物选择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溶瘤腺病毒作为一种强有效的抗肿瘤制剂发挥着重要的抗肿瘤效应,但溶瘤腺病毒对卵巢癌细胞的感染率低,且目前应用的方式主要是局部注射,难以对腹腔转移的卵巢癌产生治疗作用。本研究通过将溶瘤腺病毒与凝血因子X(FX)结合形成复合物,研究溶瘤腺病毒卵巢肿瘤的感染能力,以及研究腹腔注射溶瘤腺病毒对肝脏损伤的影响,探索出一种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进步以及遥感成像技术的发展,现阶段可以获得大量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这使得如何充分利用遥感图像进行智能对地观测这一问题变得尤为迫切。语义分割在遥感领域有很多应用,例如土地利用、建筑物提取、道路提取以及车辆检测等。遥感图像的语义分割任务可以基于不同地形地貌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去识别提取土地覆盖和利用类型。针对目前遥感图像语义分割任务中存在的一些挑战,本文做了以下研究工作:针对将De
大型托卡马克放电过程中,一些磁流体不稳定性引发的破裂将会导致等离子体放电终止。等离子体中大量热能和磁能将在毫秒量级内快速损失,这会对装置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些危害主要包括三方面:装置壁和偏滤器靶板的热负荷、真空室壁的电磁应力以及逃逸电流。避免和缓解等离子体破裂期间产生的高通量高能逃逸电子一直是破裂缓解的重要课题。在大量气体注入(Massive Gas Injection,MGI)系统主动触发等离子体
基于微镜阵列的光场成像作为一种三维成像模式,迄今为止已诞生多种结构形态。目前工业界最新的光场相机,通过配置多焦距定焦微镜阵列构成。不同焦距的微镜结构,负责对不同物空间深度处的目标执行清晰成像,达到扩展景深和解析深度目的,其三维成像效能仍极有限且难以与目前成熟的平面成像模式兼容。液晶微镜阵列作为一种可替代定焦微镜执行电控调焦的微纳控光器件,可用于执行光场成像从而展现更大的景深和独特的层析化物空间能力
研究目的:分析和鉴定COL3A1基因突变与散发性胸主动脉夹层(STAD)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两阶段病例对照实验,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经典致主动脉夹层的基因突变在散发性胸主动脉夹层人群中的分布。第一阶段纳入223例STAD患者和41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经过位点质量过滤、人群结构分析、亲缘关系分析和祖源关系分析得到高质量的基因变异位点后,筛选和评估29个经典致病基因的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识别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在分类任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深度神经网络的结构复杂性赋予了模型强表达能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可解释性不强的问题,易于受到对抗样本的干扰输出错误的结果。对抗样本是人为向输入样本中添加细微噪声形成的,对抗样本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对深度学习安全问题的关注,如何有效地生成更自然的对抗样本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研究对抗样本有助于促进深度学习安全领域
随着环保的概念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接受,风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风机的图像检测通常基于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但其成像特点的原因不能很好地获取目标的三维信息。激光雷达根据其成像原理,可以较为精确地捕获目标的三维信息,为风机检测带来新的思路和探测手段。盖革APD面阵激光雷达具有高帧频、探测距离远、探测精度高、体积小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激光雷达获取的原始距离像信噪比低的缺点
目的:研究一种分子显像纳米药物TMVP1-ICG-NP在识别肿瘤转移前哨淋巴结中的效果。TMVP1是本实验利用细菌鞭毛肽库技术筛选出来的序列为LARGR的多肽,能够特异性结合表达于肿瘤转移前哨淋巴结中的新生淋巴管的受体分子VEGFR-3。本研究利用TMVP1修饰的聚合物纳米材料搭载近红外荧光染料吲哚菁绿(ICG),以改善ICG的血液循环稳定性并使其获得肿瘤转移靶向显像的能力,探究其对肿瘤转移前哨淋
研究表面等离激元与激子的相互作用在纳米尺寸非线性光学器件、量子信息传输计算和偏振激光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研究人员通过透射、反射和暗场散射光谱对贵金属纳米腔与过渡金属二硫化物产生的强耦合现象进行了充分研究。近年来,基于纳腔的强耦合特性表征的主要方式是暗场散射光谱,然而通过该方式难以准确区分强耦合与增强吸收或Fano共振等弱耦合现象。光致发光光谱能够直接揭示强耦合下能级劈裂,因而荧光光谱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