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素(证型)分布特征及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ll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探讨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证素(证型)的分布特征,为中医临床辨治提供参考。2、研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素(证型)与心电图、心脏彩超及血脂水平等理化指标的相关性,为其临床辨证提供辅助分型诊断的一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研究1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素(证型)分布特征研究选取符合西医诊断、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01例,通过收集病例,归纳研究对象的证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考察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证素及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研究2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素(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选取符合西医诊断、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01例,通过收集病例,提取相关数据,分析纳入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证素(证型)与心电图、心脏彩超、血脂四项等临床常见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研究1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素(证型)分布特征研究(1)病位证素分布特征:肝、心、脾、肺、肾五脏病位证素均有涉及,双病位证素占比最高,五病位证素出现频率最低。单病位证素以心最为常见,脾、肾最为少见;双病位证素以心+肝组合最为常见,心+脾组合次之;三病位证素以心+肝+脾组合所占比例最高;四病位证素心+肺+肝+脾组合较多;五病位证素占所有病位证素最少。(2)病性证素分布特征:涉及相关的中医病性证素有气虚、阴虚、血瘀、痰浊、气滞、阳虚和寒凝。实性证素以血瘀为最多,痰浊次之;虚性证素以气虚最常见,阴虚次之。单病性证素虚性证素最常见为阳虚,实性证素最常见为痰浊;双病性证素气虚+血瘀组合所占比例最大,阳虚+痰浊组合所占比例最小;三病性证素占病性证素比例最低,气虚+血瘀+痰浊组合较为常见。(3)证型分布特征:八大证型均有涉及。气虚血瘀证患者最多,阳虚寒凝证和心肾阳虚证患者最少。重度证型以痰瘀互阻证为主,中度以气虚血瘀证为最多,轻度则以气阴两虚证最为常见。同时气虚血瘀证可兼阴虚、痰浊,气阴两虚证可兼血瘀,痰瘀互阻证可兼气虚、阴虚,阳虚寒凝证可兼痰浊。提示我们临床辨治益气活血的重要性。研究2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素(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1)气虚证与各项指标:气虚证患者与年龄存在正相关性,与LAD、RVEDD呈负相关。年龄每提升一个等级,其辨为气虚证的概率为原等级的2.232倍(P<0.05);LAD和RVEDD每提升一个等级,其患气虚证分别为原等级的0.666、0.667倍(P<0.05),预测准确率为69.2%(P<0.05)。提示患者年龄越大,其辨为气虚证的可能性越大;左房和右室结构越大,其辨为气虚证的可能性越小。(2)血瘀证与各项指标:本研究未明确发现血瘀证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3)痰浊证与各项指标:痰浊证与LAD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和RVEDD存在正相关性,且LAD和RVEDD每增大一个等级,其患痰浊证的概率分别为原等级的1.584(P=0.008)、1.542(P<0.05)倍,预测准确率为73.1%。提示左房和右室结构增大,其患痰浊证的可能性越大。(4)阴虚证与各项指标:本研究未明确发现阴虚证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5)气滞证、阳虚证及寒凝证与各项指标:由于三种证型样本量少,无法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故本研究不探讨其与心电图、心脏彩超、临床常见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论1稳定性冠心病病位证素以心、肝、脾为主。单病位证素以心最为常见,双病位证素以心+肝组合最为常见,心+脾组合次之;三病位证素以心+肝+脾组合所占比例最高;四病位证素心+肺+肝+脾组合较多。2稳定性冠心病病性证素以气虚、血瘀、痰浊为多见。双病性证素组合最多,其中气虚+血瘀组合所占比例最大,三病性证素组合则以气虚+血瘀+痰浊组合较为常见;实性证素最常见为血瘀,痰浊次之;虚性证素最常见气虚,阴虚次之。3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气虚血瘀证最为常见。临床痰瘀互阻证较好辨证;同时,气虚血瘀证可兼阴虚、痰浊,气阴两虚证可兼血瘀,痰瘀互阻证可兼气虚、阴虚,阳虚寒凝证可兼痰浊。4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证素(证型)与相关理化指标存在相关性。气虚证患者与年龄存在正相关性,与LAD、RVEDD呈负相关。表明患者年龄越大,其辨为气虚证的可能性越大;左房和右室结构越大,其辨为气虚证的可能性越小。痰浊证与LAD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和RVEDD存在正相关性,表明左房和右室结构增大,其患痰浊证的可能性越大。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以女性下尿路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芒针深刺与毫针浅刺相同的穴位,验证不同针刺深度治疗该病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两种不同针刺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挖掘芒针治疗女性下尿路症状的优势,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针刺治疗思路与合理的针刺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观察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与毫针组。针对患者的其他基础疾病给予相应的药物或针刺等治疗,针对下尿路症状,两组患者选穴一致,均
目的:运用小建中汤加减方对15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伴有食欲减退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重、KPS评分、FAACT-A/CS量表、EORCT QLQ-C30量表、NRS2002量表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再对150例患者共150诊次的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从用药频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三方面探究贾彦焘教授在临床中运用小建中汤加减方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伴有食欲减退症状的用药
目的:通过观察用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改变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客观的评价化浊解毒方治疗本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化浊解毒方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并为中医治疗高尿酸血症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方法:将2019.09~2021.01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收集的符合诊断标准及纳排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健康
目的:通过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PT)疗法以及假针刺联合PT疗法对缺血性卒中后患者急性期下肢肌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为今后临床上进一步优化相关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思路。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符合标准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方式随机
目的:通过对所收集病例的一般资料及其它临床情况的数据分析,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信息分布特征基础上,探讨其与肢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针刺综合疗法改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1以从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脑病康复科、综合康复科收治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从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危险因
目的:观察和探讨调神通经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对比调神通经法与常规针刺法两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找出针灸对于偏头痛治疗的最佳方案,并阐述其理论依据。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针灸科门诊60名满足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偏头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取太阳、率谷、悬颅、头维、风池、外关、太冲、足临泣。治疗组采用调神通
目的观察美式整脊联合针刀疗法与单纯美式整脊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在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程度方面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探索优化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初步参考。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和骨伤科门诊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接受美式整脊联合针刀疗法的观察组和接受单独美式整脊
目的:收集并分析CKD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CKD)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HFIB)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KD合并HFIB的相关性因素,寻找HFIB在CKD分期的高发阶段,为预防CKD发生HFIB、CVD及血栓性事件等提供数据支持,总结该群体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规律及特点,为CKD的准确辨证提供临床数据和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通过对2018.06-2018.
研究目的:评价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气虚血瘀证)胃脘部症状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变化的情况。探究双侧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方在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气虚血瘀证)胃系症状的优势,并进行安全性分析,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胃脘部症状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思路。研究方法:通过病案检索系统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恶性肿瘤患者204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共计100例,给予西医
目的:通过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血压波动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归纳总结两者之间的规律;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在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分布特征,明确不同高血压患者间不同的预后发展,以期提前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临床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10-2020.10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并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共215例),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