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改善缺血性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s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PT)疗法以及假针刺联合PT疗法对缺血性卒中后患者急性期下肢肌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为今后临床上进一步优化相关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思路。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符合标准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方式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20例,三组均在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施以“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1组施以“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PT疗法,对照2组施以假针刺联合PT疗法,三组均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6周,总计治疗18次,针刺每次30min(PT:针刺后立即实施30min PT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时对患者进行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sim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s FMA)、徒手肌力分级法评定标准(Manual Muscle Test,MMT)、简明版脑卒中影响量表(Stoke Impact Scale-16,SIS-16)评分,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肌力、s FMA评分、MMT评分、SIS-16评分的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2sFMA-L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三组s FMA-L评分较治疗前均上升,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3周,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1组,高于对照2组,三组总体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1组与试验组、对照2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对照1组评分高于试验组与对照2组,对照1组与试验组、对照2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2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MMT评分比较三组患者下肢肌力水平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组内比较均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下肢肌力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 SIS-16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三组患者治疗3周与6周时较治疗前评分均上升,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3周时三组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试验组与对照1组SIS-16评分均高于对照2组,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1组评分高于试验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6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愈显率为70.00%;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95%,愈显率为90.00%,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75%,愈显率为20.00%。经统计分析后,三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1组与试验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与试验组、对照1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1“醒脑开窍”针刺法与“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PT疗法均可有效改善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2“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PT疗法改善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疗效优于“醒脑开窍”针刺法或假针刺联合PT疗法。
其他文献
目的:(1)从人群基本情况、治疗情况、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并发症、住院天数方面,探究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失语患者总体人群基本情况;(2)探讨中医证型、发病节气针刺介入时期等影响因素,与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失语患者针刺治疗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基于临床诊疗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将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于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9月31日期间所有脑梗死后失语,并曾在发病后经过静脉溶栓
研究目的:分析总结原发性IgA肾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分级与中医辨证之间的相关性,发掘原发性IgA肾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特点,以期为优化该病中医辨证体系、建立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疗效评估体系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依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自2015年9月1日起至2020年9月1日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治疗或肾病科病区住院治疗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信息,共106例。
目的:以基于Lab色彩空间的舌色判定策略,辅助观察糖尿病肾脏疾病舌象分布特征,从舌象角度客观地阐述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病机及其演变;继而通过分析舌象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探索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不同舌象表现所对应的内在理化改变。以期为糖尿病肾脏疾病辨证分型的统一提供理论依据,扩大舌诊在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1通过设置标准光线环境:补光灯光源色温调至5600k,显色度>95,亮度可调,拍摄角度
冠心病人群的不断增加以及PCI、CABG术的广泛应用,造就了庞大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群体,随之伴发的精神、心理问题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心境障碍是以情绪或心境改变为主,伴有认知和行为改变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统称,包括精神科所有常见的异常心境,如焦虑症、恐怖症,一般的情绪高涨或低落。本研究从理论探讨、临床数据回顾、临床研究三方面系统的阐述了“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
目的:本研究以频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头痛指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以头痛影响测定量表(HIT-6)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作为次要评价指标,评价“调神舒筋”针法对频发性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针刺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以期为治疗频发性紧张型头痛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FETTH患者,入组后使用信封法分为试验组32例(脱落1例)和对照
目的:(1)回顾中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临床疗效,挖掘所用中药的基本特征,配伍特点,内在联系;(2)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潜在机制;(3)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10年之间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文献特征。方法:(1)研究一:纳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病房2018年1月至2020年
目的:通过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调查研究其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筛选并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病例,依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标准及《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4》的证型诊断标准制定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例,提取病历
目的:本研究以女性下尿路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芒针深刺与毫针浅刺相同的穴位,验证不同针刺深度治疗该病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两种不同针刺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挖掘芒针治疗女性下尿路症状的优势,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针刺治疗思路与合理的针刺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观察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与毫针组。针对患者的其他基础疾病给予相应的药物或针刺等治疗,针对下尿路症状,两组患者选穴一致,均
目的:运用小建中汤加减方对15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伴有食欲减退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重、KPS评分、FAACT-A/CS量表、EORCT QLQ-C30量表、NRS2002量表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再对150例患者共150诊次的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从用药频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三方面探究贾彦焘教授在临床中运用小建中汤加减方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伴有食欲减退症状的用药
目的:通过观察用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改变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客观的评价化浊解毒方治疗本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化浊解毒方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并为中医治疗高尿酸血症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方法:将2019.09~2021.01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收集的符合诊断标准及纳排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健康